吞咽功能障碍的管理
2019年04月18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作者 浙江医院陆子琴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群体数量越来越庞大,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比例和数量也越来越多,其中吞咽功能障碍成为影响失能老人身体状况一项重要的健康问题,一项上海地区养老机构进行的调查数据显示,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当中,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32.5%,因为吞咽障碍而发生营养不良的比例达到40.3%,其中有脑卒中病史的比例最高,同时还有老年痴呆、慢阻肺、帕金森等慢性疾病人群,都可能出现吞咽功能障碍的问题。

  吞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理活动之一。在老年人中随着年龄的增加,口腔、咽、

  喉与食管部位的组织结构会发生退行性改变,黏膜萎缩变薄,神经末梢感受器的反射功能变得迟钝,这些都容易导致吞咽障碍。许多看起来正常的老年人其实已患有吞咽障碍。吞咽障碍的出现直接影响的是饮食和饮水,由于进食出现困难很容易引起营养不良,而且因为吞咽障碍导致的误吸可能带来肺部感染,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如果老人进食的时候速度变慢、吞咽费力、喝水出现呛咳的情况,那么要怀疑是不是有吞咽功能障碍了,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首先可以去专业的医院进行吞咽的检查和评估,来明确是否有吞咽障碍的问题。评估方法包括饮水试验、Any Two评估量表、纤维喉镜检查以及吞钡食管造影检查,如果一旦确诊有吞咽功能障碍,那么就应该进行一系列针对性的康复治疗了,康复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口唇舌运动、吞咽训练、电疗、球囊扩张术等康复治疗,同时也可以通过饮食指导、间歇插管等康复手段解决进食问题,其中吞咽障碍的家庭饮食管理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如果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在三级以上,也就是喝水的时候不仅速度慢,而且有明显的呛咳,同时进一步行食管造影检查发现梨状窝、会厌部有明显的残留,那么只能暂时留置胃管及鼻肠管。但是留置胃管及鼻肠管也会带来很多问题,一方面患者自我形象会受到一定的损害,部分患者及家属不太容易接受,另外,无论是胃管还是肠管都存在堵管问题,管道本身也容易对粘膜产生机械性损伤,产生溃疡、出血等并发症。目前在康复医学科,已逐渐开展了间歇胃管置管技术,进食的时候通过口腔将一根软管插入胃内,注食完成后将管道拔除,此方法不仅使患者的精神面貌有改善,而且增加了吞咽障碍患者的拔管率,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及家属接受度也明显提高。

  对那些吞咽障碍相对较轻的患者,比如有一定的吞咽困难,但是饮水没有明显呛咳,食管造影检查发现残留较少的患者,一般可以经口进食,但是仍然需要对患者的进食时的体位,食物的性状进行管理,以避免出现误吸及肺部感染的情况。首先,食物应该加工的比较松软,可以利用搅拌机将食物打碎成厚糊状,粘稠而不松散,如菜泥、蛋羹、浓汤等,并要兼顾食物的色、香、味及温度等,利于食用及消化。其次进食的时候要观察患者意识状态、舌部运动、口腔残留、咽部运动、呛咳以及反流情况等。最后进食体位必须重视,对卧床患者,一般取30度仰卧位,头部前屈,食物不易从口中漏出,利于食物向舌部运送,坐着进食的时候,身体要稍稍前倾,这样食物容易进入食道,同时,控制进食的量,不要太多,可以用合适的勺子来计量,进食速度要慢,确定吞咽干净了再吃下一口,只要做到规范、细致的进食管理,可以大大减少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风险。

  吞咽障碍患者心理护理也很重要,吞咽障碍病人多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失语、语言不清、老年痴呆等情况,荣易出现烦躁、易怒和抑郁情绪,有的拒绝进食。所以,在进行康复训练和进食时应针对不同患者的性格特点、文化程度和社会阅历等进行有的放矢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了解吞咽障碍出现的原因和机理,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鼓励病人树立康复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训练,这样一定能达到很好的康复效果。

责任编辑:王一鸣
标签: 吞咽障碍;吞咽;进食;老年人;老年痴呆;营养不良;呛咳;肠管;老龄化社会;高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