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是什么?该怎么防治?
2019年03月27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作者 浙江医院毛露露

  浙江在线-健康网3月27日讯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该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是引起流感的主要病原,而丙型流感病毒只引起人类不明显或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很少造成流行。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

  病理学

  甲型流感病毒家族庞大,有很多亚型(理论上有198种),都以H、N的编号组合命名,如H1N1、H3N2,这两种病毒既能感染禽类也能感染人类,人们也经常在新闻上看到。而乙型流感病毒家族不分亚型,只有两个系列(Victoria系、Yamagata系)。甲型流感病毒比乙型流感病毒更容易变异,每当病毒发生较大变异后,就会导致流感大流行。所以,甲型流感病毒流行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常常导致世界性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变异速度只有甲型流感病毒的10%~20%,很少发生较大的变异。因此,乙型流感病毒主要导致局部暴发和小流行,很少造成较大的流行。

  临床表现

  1.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数为2~4天。

  2. 表现:

  (1)单纯型流感  常突然起病,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呈自限性过程,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轻症流感与普通感冒相似,症状轻,2~3天可恢复。

  (2)肺炎型流感  实质上就是并发了流感病毒性肺炎,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原有心肺疾患的人群。主要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剧烈咳嗽、咳血痰或脓性痰、呼吸急促、发绀,肺部可闻及湿啰音。胸片提示两肺有散在的絮状阴影。痰培养无致病细菌生长,可分离出流感病毒。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3)中毒型流感  表现为高热、休克、呼吸衰竭、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症状,病死率高。

  (4)胃肠型流感  除发热外,以呕吐、腹痛、腹泻为显著特点,儿童多于成人。2~3天即可恢复。

  确诊标准

  具有临床表现,以下1种或1种以上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呈阳性者,可以确诊为流感:

  (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real-time RT-PCR和RT-PCR方法)。

  (2)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阳性(可采用免疫荧光法和胶体金法),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作综合判断。

  (3)流感病毒分离培养阳性。

  (4)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治疗

  1. 一般对症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适宜补充营养,补充维生素,进食后以温开水或温盐水漱口,保持口鼻清洁,全身症状明显时予抗感染治疗。

  2. 治疗原则: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要坚持预防隔离与药物治疗并重、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并重的原则。基本原则包括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支持治疗,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以及合理应用对症治疗药物等。在发病36小时或48小时内尽早开始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虽然有资料表明发病48小时后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亦可以有效,但是大多数研究证明早期治疗疗效更为肯定。

  疾病预防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的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一般来说,年龄在6个月以上,没有接种禁忌症者均可自费自愿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推荐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疾病患者等流感高危人群,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疫苗接种后需约两周时间产生抗体,因此建议在每年流感季节前的半个月接种流感疫苗。

责任编辑:王一鸣
标签: 流感病毒;流感;治疗;流行;并发症;高热;甲型流感病毒;流感疫苗;流行性感冒;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