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媒体报道,台湾艺人高以翔在凌晨录制综艺节目时突然晕倒,经现场抢救及送院后不治,年仅35岁。
更早几天,11月20日下午,新华社国际部专稿中心主任、高级编辑徐勇突发大面积心梗去世,享年56岁。徒留一件黑外套搭在工位上,等待不归的主人。
这些年,“猝死”几乎已经不是新闻。有数据说,我国每年有50万人死于猝死。
从44岁的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到46岁的山西科技报副总编辑张建伟、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盛年早衰,似乎越来越成了常态。
为什么会猝死?该如何预防猝死?关于这个话题,一起来听听浙江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杜常青副主任医师怎么说。
男性猝死风险要大于女性
有没有发现,上述猝死案例全部为男性,日常新闻中,女性的猝死比例也远低于男性。杜常青副主任介绍,有研究显示,男性猝死发生率要远远高于女性,这跟男性要承受的生存压力更大有一定关系。
目前关于中青年人猝死的新闻不时出现,30-40岁左右的中年人胸痛并不少见,这类人的胸痛,死亡概率会更高。“因为相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年轻人或者中年人,身体没有代偿机制,心血管系统没有建立侧支循环,一旦发生高危胸痛,死亡风险更高。越是年轻人出现胸痛,越是此前从没发生过的胸痛,越要引起警惕。”杜常青说。
为什么猝死爱缠上中青年人?一是高强度的工作量,导致这些人精神紧张,睡眠生活极其不规律,经常熬夜甚至通宵工作,导致体力过度透支;二是年轻人通常觉得自己的身体熬得住,长时间不做体检,对自身健康关注远远不够。
警惕“黎明前的黑暗”
杜常青介绍,虽然猝死的机理目前医学界还不是十分清楚,但从统计来看,猝死容易发生在凌晨四五点、天亮之前,被称为“黎明前的黑暗”。
此外,白天也有两个容易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高峰时段,一个是上午9-10点,一个是下午3-4点,这两个时段人体容易兴奋过头,内分泌等激素水平达到峰值,也容易导致猝死。
杜常青表示,心梗最重要的是打通血管,发病后2小时以内是最佳救治时间,俗称“黄金120分钟”,12小时以内打通血管仍能挽救大量心肌。因此,发生心梗要第一时间立即拨打120,由救护车到达现场实施紧急救治,尽快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专业救治。
为提高公众对心梗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知,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救治流程,从11月20日第六个“中国心梗救治日”开始,浙江医院举办为期一个月的2019年“中国1120心梗救治日”暨浙江医院急救知识科普宣传活动(【简讯】胸痛中心是生命“高速路”——“中国1120心梗救治日”暨浙江医院急救知识科普宣传活动启动),持续推出急救科普知识大餐,大型义诊、社区讲座、急救知识讲座、急救技能培训等,致力于提高普通民众在面对心梗、猝死等意外时的院前急救能力。
最后,记住专家的这句话:没有无缘无故的猝死,只有未经发现的致死性病因。每个人都应该比对自己的银行账户更加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