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重症医学科(ICU),也就是医院里的“重症监护室”,你的第一反应是怎样的画面?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的患者、惊心动魄的大抢救还是各种冷冰冰的医疗器械和维持生命体征的大小管道?
12月14日,在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学科发展研讨会上,4名曾经在浙江医院ICU治疗的患者齐聚一堂,通过回忆讲述他们的故事。这里有眼泪有离别,有伤痛有无奈,但也有奇迹与感动,充满着温情的暖色调。
我以为熬不过春节
原来是命运开了个玩笑
(周女士,66岁,重症肺炎)
狗年春节期间,周女士因咳嗽、高热到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经过抗生素和输液治疗后,热度并未退下,出现了胸闷气促的情况。血气分析中氧分压仅有28mmHg(正常值应为80mmHg,低于40即为严重缺氧),同时CT显示为大面积肺炎。
“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了,我清楚的记得当地医院医生告诉我们,他们也无能为力了。”周女士现场回忆说,“能够机缘巧合的认识浙江医院ICU团队是我人生中最幸运的事情,感谢他们帮助我重塑生命。”
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龚仕金主任医师赶到余姚进行会诊后,认为她已出现肝脏功能、心肌受损情况,必须实施ECMO治疗。2月12日,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胡伟航副主任医师、刘秉宇医师以及护士张慧娟、张海燕赶到余姚给周女士置管上ECMO并守护1夜,第二天安全转回浙江医院ICU。浙江医院党委书记严静亲临现场指导,龚仕金主任每天组织病情分析讨论,制订治疗目标。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最终周女士转危为安。“ICU绝不是冷冰冰的,而是温暖的,充满希望的,我有什么理由不活下去呢!”周女士说。
狗年春节期间,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比以往更忙碌,45张床位住满了人,没有空床位。龚仕金说,春节期间工作量比往年还要大,有2台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运转,5台床边持续血液滤过,轮班较正常工作日更忙碌,不少医护人员主动来科室加班。护士长林娟说,对于ICU的医护人员来说,没有节假日的概念,一切都按照正常的工作日上班。
我以为你会放弃
然而你没有
(吴先生,41岁,心脏骤停)
吴先生是一名货车司机,每天都在见证属于这座城市的奋斗与活力。那是一年寒冬,凌晨4点半,吴先生完成了一天的工作走进家门,这样的高负荷状态,他已经坚持了整整1周。他没想到,自己接下来即将面临濒临死亡的恐惧。
“回到家一关上门,我胸口突然一阵绞痛,接着倒在冰冷的地上……”吴先生回忆道,送到浙江医院,医生们在吴先生身上按压,做心肺复苏。“其实我的心跳已经停止,但或许我的意识不允许我死去,我才40多岁啊!每隔几分钟,我的心跳就恢复跳动一下,那是对医生坚持不放弃的鼓励与回应。”
两个小时的心肺复苏后,吴先生活过来了,“活着,真好……躺在重症监护病房,我相信,他们不会放弃每一个生命,后来我才知道,持续半个小时心脏都没有恢复跳动,可能就从此与这个世界说再见了。他们坚持了整整两个小时,让我重见天日。在生死边缘徘徊时,我意识里听到的那句‘患者求生欲望非常强,心脏不间断有反应,快!把人都叫过来,轮流按,不要停!’”
“那一刻,比家属更希望我活着的,就是医生。”吴先生充满感激地说道。
我以为我会死去
然而我没有
(王大爷,88岁,急性心梗)
“事情发生在20年前,我当时躺在病床上,主治医生突然走到我的病床边,跟我的大儿子说了一通我听不懂的风险,把我转到重症监护室。我被推进了ICU,白炽灯在头顶发亮,我分不清是白天还是黑夜,报警声此起彼伏,这里冰冷、孤独,下一秒死去的是不是就轮到我?前所未有的恐惧支配着我身上的每一个细胞……不知道过了多少个小时,我陷入了昏迷,这一次,耳畔边响起的报警声离我这么近,虽然不愿承认,但医生预判的风险发生了……有很多脚步声跑过来,这次,他们要抢救的是我,我想,我要死了吧……
“慢慢睁开眼睛,恍如隔世,我紧张、不安,心跳加速,身体却动弹不得。医生弯腰轻轻跟我说:‘我负责治病,你负责相信我’……我还没有完全清醒,护士姑娘还在病房里不断来回踱步,几个医生好像慢慢走出去了……潜意识中我听到医护人员的对话:‘一说到ICU,家属就觉得我们在讹钱,真的很冤!’‘不管家属怎么想,但我们要坚持一位医生的原则和判断,他们并不知道ICU除了收治突发的危重病人外,我们是有预防机制的……’”(ICU的预防机制:对于一些病情较重或者年龄较大等住院患者,通过相关指标评估如果发现他们术后有并发高危重症的可能性,会将其收进ICU进行密切观察,这类病人一旦有高危症状,因为第一时间发现并在ICU及时得到救治,所以在ICU产生的医疗费,可能远低于病情突然危重才送过来抢救的患者。)
“回到普通病房后,孩子对医生的态度跟以前判若两人。我知道,如果不是医生坚持说服,可能现在换来的,除了天价医疗费和孩子们喋喋不休的争吵,当然,还有我生死未卜的命运。20年来,我的生命质量得到了保证,回想在ICU里的时光,我十分感激浙江医院ICU的医护人员,让我能够起死回生。”
三十年礼赞
守护生命最前线
浙江医院ICU建于1988年,是国内较早成立ICU的医疗单位之一。随着医疗技术及生命支持设备的进步,ICU病房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提,危重病人通过精细的监护和加强治疗,度过了生命中最危急的时刻而逐步康复,回归家庭和社会。
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首批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科技创新团队等,重视学术发展,制定了“中国成人脓毒症/脓毒症休克诊断与治疗指南”“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指南”等,通过科研及学术发展提升危重病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率。
今年是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30周年,浙江医院党委书记严静说,回顾往昔,我们并不平凡,三十年的光辉历程,留下了拼搏奉献的风采;三十年的历史积淀,更为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的未来发展夯实了基础。展望未来,我们并不轻松,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有无数个三十年。在新的征途上,我们要继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不断发挥科室特色与优势,实现体制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知识创新,更好地提供优质的服务与精湛的技术。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症医学科的全体医护人员会再接再砺,团结协作,将更多的危重患者从死亡边缘救治成功,为更多的复杂、重大手术的术后保驾护航。
可能很多人觉得,ICU是一个生死离别的场所,一旦送进ICU不知何时才能感受家人双手的温度。但浙江医院ICU的所有医护人员,他们每天奔波在与死神斗争的战场,坚守着自己的誓言和职责,护卫生命之船驶离暗流险滩,让生命之船再次扬帆远航。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