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健康网3月26日讯“我自己能走,你不用扶我。”近日,在浙江医院三墩院区脑科中心病房内,89岁的王爷爷在护士和家属的陪同下,下床自由活动。然而就在几天前,他因为突发脑卒中昏迷在家中……
89岁老人突发脑卒中
浙江医院脑科中心第一时间成功取栓
老人家住三墩天虹公寓,平日里身体还算健朗,有房颤病史。2月16日早晨,家属发现平时习惯早起的王爷爷8点钟了还没起床,而且打鼾声很大,家人需要拍打他的身体才能把他叫醒,并且不能说话,只能发出“呜呜”的声音,右侧肢体不能活动。家属马上拨打120送至浙江医院三墩院区急诊室,浙江医院脑科中心卒中团队3分钟内赶到现场,全程陪同患者完成一站式CT(CT+CTA)。脑CT显示没有明显低密度灶,预估发病时间在黄金6小时之内,同时CTA提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
时间就是大脑,速度与激情赛跑,王爷爷立即被送至导管室,在浙江医院脑科中心主任万曙主任医师的指导下,神经介入科吴炯副主任医师,周育苗副主任医师,郑超波医师迅速行动、分秒必争,展开脑血管造影+支架取栓术。柔软的导管从患者股动脉穿入,通过患者身体迂曲的血管一气呵成,到达脑部闭塞处血管,使用特制的取栓支架将血栓完整取出,短短27分钟后,闭塞血管完美再通。
高龄不是障碍,时间才是关键
术后效果堪称奇迹,次日基本恢复正常
患者术后当天下午意识完全清醒,晚上言语恢复正常,次日早晨右侧肢体肌力基本恢复,可以下地行走了。王爷爷的子女激动地说:“感谢医生给我们继续陪伴父亲的机会,维持一个完整的家,说实话我们自己都没有想到老人能够恢复的这样好。”说着说着,已经热泪盈眶……
“王爷爷是目前浙江医院取栓手术年龄最大的患者。”周育苗说,“从这个病例以及最新的中国脑卒中指南都可以看出高龄并不是取栓手术的禁忌症,决定预后的最大因素永远是时间,越早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流,效果越好,最好在3小时内,6小时内也可以接受,超过6小时就需要慎重考虑和更多的手段来评估,所以一旦发现疑似脑卒中的情况要第一时间送到医院,千万不要抱侥幸心理。”
万曙主任介绍:“脑血管病已经成为中国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34,最有效的两种措施是静脉溶栓术和动脉取栓术,时间都是最关键的因素。浙江医院脑科中心全面整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神经介入科,依托急诊科、神经影像、神经电生理以及神经康复等相关学科的强大支持,实现多学科充分融合、优势互补,达到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的一体化诊疗模式,必将更迅速、更有效、更全面的服务于脑血管病患者。浙江医院脑科中心24小时守候!”
浅谈房颤及危害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房颤到底是什么,正常人的心脏跳动是很规律的,由窦房结发起冲动,然后心房、心室依次收缩、舒张,血液由心脏输送到全身。当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心房收缩和舒张节律紊乱,不与心室收缩和舒张配套的时候,就形成了房颤。此时心房里的血液不能全部按照既定的方向流向心室,部分血液会在心房里打转形成涡流,容易形成血栓。
长期房颤除了影响心脏本身的功能外,最大的危害是心房里的栓子脱落随血流漂向全身堵塞供血动脉。如堵住肺动脉导致肺栓塞,堵塞脾动脉引起脾梗死,但最常见的还是堵塞脑动脉引起脑梗死,此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行取栓手术,把堵塞血管的栓子取出体外。但最好的治疗方法也不如不生病,俗话说“防范胜于救灾”,如果心房里没有血栓,那自然就不会有栓子“到处跑”堵住脑血管了。经典的抗凝药物“华法林”就能预防房颤患者心房里形成血栓,不过该药比较“矫情”,讲究较多,最重要一条是抗凝要达标,标准是“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在2~3之间,所以要经常去医院抽血化验,INR2就是无效治疗,起不到预防血栓的目的,INR3则出血风险增大。文中提到的王大爷就有永久性房颤,儿子说平时有吃华法林,但已经很久未去医院检测过凝血功能(INR),发病后我院急诊化验INR为1.1,远没有达到2.0的标准,属于无效抗凝,心房里的血栓脱落堵住了脑供血动脉。
本文指导专家
万曙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医院院长助理、脑科中心主任、神经介入科主任。兼任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出血性卒中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脑卒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浙江省创新学科(神经创伤学)后备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心脑防治专委会常务委员。从事神经外科工作20余年,擅长各种出血性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近年来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及其他多项省部级研究课题,在Translational Stroke Research 及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
特需门诊:
周一上午(三墩院区)
名医门诊:
周四上午(三墩院区)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