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吞咽障碍吗?吞咽障碍是指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等器官结构和(或)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输送到胃内的过程。其带来的主要问题是误吸、营养不良和心理障碍。若护理不当常可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
一些患者家属为了避免这些风险,往往减少患者进食,导致患者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发生各种并发症,影响疾病预后。因而,如何为吞咽障碍患者提供规范合理的家庭护理,显得尤为必要,具体干预内容如下:
1.轻、中度患者进食指导:
1)进食体位 床头抬高30~60°,家属站在患者健侧,喂食时食物不易从口中漏出,有利于食物向舌根运送,还可减少向鼻腔逆流及误咽的危险;能坐起的患者,尽量取坐位,头稍向前倾20°,身体可向健侧倾斜30°,使食物由健侧咽部进入食管,防止误咽。
2)食物类型及进食方法 告知患者家属宜选用容易吞咽、密度均一、有适当粘性的食物,如米糊、藕粉等。指导患者咀嚼食物时用鼻呼吸,避免用口呼吸吸进食物渣而引起呛咳;对能咀嚼但舌不能将食物送至口腔深处者,可用汤匙将食物送至舌根处。
3)进食量及速度 进食原则为少量多餐。
每口进食量要适中,过多会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残留导致误咽;过少则会因刺激强度不够而难以诱发吞咽反射。开始时进食速度宜慢,要待口内食物完全咽下后再给予下一口。禁止使用吸管饮水,以防液体误入气管。
2.重度患者管饲指导:
1)知识宣教 部分患者及家属害怕置胃管带来痛苦而不接受管饲。患者及家属应知道管饲的必要性,是患者后期康复及生命支持的必须途径,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管饲的依从性。
2)管饲方法指导 鼻饲时帮助患者取半卧位,先抽取胃液,观察胃液颜色,确定胃管是否在胃内及有无食物残留;选择新鲜、高营养、温度适宜的流质,如牛奶、豆浆、米汤、鱼鸡肉类汤、蔬菜水果汁等,避免油腻、过冷、过热,用喂食器缓慢经胃管注入;鼻饲后保持半卧位30~60min方可进行翻身等操作或转为平卧位,既利于消化,又防止因体位过低食物逆流发生误吸,从而预防和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此外,指导胃管固定方法,意识不清患者给予适当约束,嘱家属加强看护,防意外拔管。
3.呛咳及窒息的处理: 饮水及平卧位进食最易引起呛咳,表现为进食时突然咳嗽、面色紫绀、呼吸急促等。立即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使头前屈,给予拍背;如为固体食物引起的窒息,当食物在咽喉壁时,可用手掏出,若食物已进入咽喉下,可站在患者身后,双臂环抱患者,一手握拳,使拇指掌关节顶住患者腹部正中部位,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连续快速向内。
4.口腔护理:吞咽障碍患者食物容易残留在口腔内。家庭成员应注重观察患者进食情况,检查进食后有无食物残留,观察有无口腔异味,及时发现口腔黏膜病变。指导家属口腔护理的方法,每次进食后及时帮助患者清洁口腔,以防口腔感染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5、心理疏导: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会产生紧张、悲观、厌食甚至拒食的心理。家属及亲友要尊重患者,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使用巧妙的语言积极暗示患者,让更多的人关爱患者,使患者感受到温暖,树立康复的信心。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