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势不可挡,7月16日开始,我们进入了一年中最酷热难耐的“三伏天”。持续高温雷雨不断让今年这个VIP加长款长达四十天的三伏天显得更加难熬,可能也只有“空调、wifi、西瓜”夏日三宝才能抚慰我们这个“炽热”的身心。大家天天吐糟的要被热趴下也不是玩笑,实际上每天都有不少人中暑,我们如何安然度过这个骄阳似火的三伏天是个很大考验。
那又要怎么预防中暑,安然度过三伏呢?
1.要避免长时间呆在高温的环境下,做好遮阳防晒装备如遮阳帽,遮阳伞,冰袖等,室外工作者要注意避开高温作业,谨防中暑,可自备藿香正气水,人丹,十滴水等祛暑药。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地面洒水,空调风扇降温,空调温度在26度适宜,不宜过低,否则室内外温差太大,反而容易中暑、感冒,而且长时间吹空调可能会造成鼻塞、头昏、乏力、记忆力减退等情况,甚至严重者有可能被吹出面瘫。
3.及时补充身体所需水分,不要等渴了再喝,冰饮冰棒虽好,可不要贪嘴,对我们的脾胃来说太过于刺激,会有所损伤。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都是经验所得,对于你的长辈来说温开水才是他们第一解渴的选择。夏季饮食要清淡,少吃肥腻煎炒食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B,C,电解质摄入,清凉食物如绿豆,玉米,黄瓜等还有让大部分人都爱不起来的苦味食物苦瓜都是夏日食补的好食材。
4.保证充足的睡眠,夏天昼长夜短,新陈代谢旺盛,易出现疲惫感,休息不足,影响工作和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放松身心,何乐而不为呢。
5.要保持心情愉快,夏季天热,人们通常易怒脾气暴躁。元代丘处机的《摄生消息论》中称,夏季“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大概的意思就是说调整心态,心静自然凉的意思。
那究竟怎样才是中暑,又怎样分辨,怎么处理,以下一一讲述:
中暑是在暑热季节、高温和(或)高湿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最重)。
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的症状便已经是先兆中暑了。而轻度中暑体温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热痉挛是突然发生的活动中或者活动后痛性肌肉痉挛。热衰竭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和体盐丢失过多,其征象为:大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高,可有明显脱水征如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劳力性者多见于健康年轻疼,常见重体力劳动、体育运动,往往伴高热、抽搐、昏迷、多汗或无汗、心率快,它可以迅速发生,更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其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可在数天之内发生。其征象为:高热(直肠温度≥41℃)、皮肤干燥,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
如果有人中暑出现或发现有上述症状,首先要立即将转移到安全阴凉通风处如树荫,电风扇下,空调间,清醒的人补充淡盐水或清凉含盐饮料,如有藿香正气水,人丹等祛暑药也可先行服用,体温高者需物理降温,凉水擦浴,头部、腋窝、腹股沟冰敷等方法。若失去意识,先尝试掐人中,唤醒患者,保持平卧,解开衣袖,散开人群,期间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误吸窒息。危急患者应及时就近送医就诊。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