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院日常工作的逐渐恢复,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各医院每天就诊于消化内科和预约胃镜检查的人也是逐渐增多,做完胃镜检查有些人会拿到两份报告单,一份内镜中心图文报告,一份胃镜病理报告。有时病理报告中会出现HP(+)或者HP(-),那这些是什么呢?有什么意义?
HP即幽门螺杆菌,HP(+)是指有感染幽门螺杆菌,HP(-)是指送检胃镜标本中未发现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微厌氧弯曲的螺旋样杆菌,它通过各种方式植入胃粘膜(特别是胃窦和贲门):游离于粘液中,粘着在胃表面,或位于细胞间。幽门螺杆菌细胞内植入的病例显示最大程度的上皮损害。这些改变包括上皮崩解和尖端粘液丧失,伴有上皮小凹形成,在少数情况下出现糜烂和溃疡。在常规病理切片上,幽门螺杆菌可以辨认出,一般呈粉染棒状,多位于胃小凹内。另外,胃粘膜内重度活动性炎症的细胞背景中,多数情况都可找到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是会传染的。幽门螺杆菌传播比较公认的有以下几个途径:粪-口传播、口-口传播、经水源传播。
那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会有些什么表现呢?其引起的不适主要表现为反酸、烧心以及胃痛、口臭。同时,感染幽门螺杆菌常常会引起慢性胃炎反复发作,出现肚子不舒服,甚至隐痛,有时发生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等。
如何检查出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呢?目前有三种检查方式:抽血化验、碳13或者碳14呼气检测和胃镜病理活检。使用较多的为后两种方法。呼气检测方便且较敏感,准确率也较高;胃镜病理活检在检查送检胃组织中是否有幽门螺杆菌的同时,也要对送检组织做出病理诊断,如胃炎的炎症轻重程度,是否有萎缩,是否有肿瘤等。
如今幽门螺杆菌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粘膜相关性淋巴瘤的致病作用已经得到公认。而且各种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可使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目前认为HP感染与胃癌发生之间的演变顺序如下:HP感染、持续炎症、胃粘膜上皮增殖修复、癌基因及/或抗癌基因突变、上皮癌变。鉴于感染幽门螺杆菌对人体的这些种种危害,让我们知道根治螺旋杆菌是必要的。目前临床有成熟可靠的药物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的根除幽门螺杆菌。
其实,在很多疾病面前,做好预防更重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讲究卫生,注意饮食安全。积极治疗慢性胃炎。如果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一定要重视治疗。同时,鉴于幽门螺杆菌是具有传染性的,在就餐时应避免与他人公用碗筷。总之对于幽门螺杆菌可防,可诊,可治,所以我们也不必要过于害怕。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