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来临,到了需进补的时令季节,冬令进补会存在的误区,注意和防范事项往往会有很多的误区,和大家科普下:
误区一:冬季喝鸡汤进补可以预防治疗感冒,真的可以治疗感冒吗?不一定!进入冬季,冷空气的侵袭让人更喜欢聚集到温暖的室内,给病毒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不少人因此得了感冒。而鸡汤常常作为防治感冒的妙方。美国的一个医疗研究小组曾在2000年做过一项研究:人的身体在受感染时,会在感染部位大量产生中性粒细胞。这种细胞不断吞噬细菌和颗粒物,会激发炎症反应,产生粘液,从而导致咳嗽、鼻涕和鼻塞的症状。而鸡汤能够有效地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活动,抵抗炎症,减少粘液的产生,也就真的能帮你减少各种烦人症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实验中的受试者没有一个是真正"喝"了鸡汤的,
这个实验只是采集受试者血液所做的体外实验,并没有测试过临床效果。所以说鸡汤有助于感冒治疗的结论还不能下的太早。
误区二:进补就要多喝汤多吃肉?很多人觉得肉汤、鱼汤颜色浓郁,香味浓稠,营养丰富,多吃肉多喝汤能补身体。事实上真如此吗?NO!从营养学角度来看,汤汁中的营养价值并不高,还含有大量脂肪,吃多了反而会引起肥胖、增加三高等各种健康问题,而大鱼大肉的摄入也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过去人们这样进补是由于过去生活水平低,体内缺乏“油水”,人们以肉贴肤来保证身体脂肪的储备,以更好的但随着人们备,以更好的度过寒冷的冬季。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样过度的讲补已经不适合大多数人了。
误区三:大鱼大肉后喝茶有助于消化?很多人喜欢在饭后喝一杯茶去油解腻尤其是在大鱼大肉后,那喝茶真的有助于消化?NO!确实茶叶中的咖啡因、可可碱等成分可能会刺激胃酸分泌,但是茶叶中的鞭酸、茶碱反而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事实上我们饭后喝茶觉得清爽并不是茶水能帮我们“刮油”,而是水分对胃肠道的冲刷而达到的“解腻”的效果。
误区四:多喝酒可以御寒?《水许传》中在草料场的冰天雪地中,林冲枪上挑着的是打满酒的酒葫芦;喝口酒,驱驱寒!喝酒真的可以御寒吗?NO!冬天寒冷难耐,有些人喝酒来抗寒。的确,人在喝酒后会有全身发热的感觉,那是因为酒精刺激使人体表面毛细血管扩张变粗,血液循环加快,使人感日次觉到身体很温暖,甚至有脸发烫的感觉,给人造成了喝酒可以抵御寒冷的假象。因为这种温暖的只是皮肤表皮,反而会让血液流动加快,人体热量的消耗也会随之增加,热量通过皮肤散发,其实是消耗了体内更多的热量。所以喝酒不仅不能暖身,起不到御寒的作用,还容易使人感冒。
误区五:秋冬雾霾多,吃银耳、猪血可以清肺?雾霾锁杭城,许多人纷纷戴起了口罩,有人说雾霾天应该多吃猪血可以清肺,这种说法可信吗?NO!自从雾霾频发以来,银耳、猪血各种清肺食物的流言满天飞。但是饮食并不能清除雾霾的危害,无论怎么吃都没法防住雾霾。食物毕竟是从嘴里进去,在小肠吸收;而PM2.5微粒是从鼻子里进去,在肺里沉积,这两条路完全不重合,即便吃“润肺”食物后能够通过增加呼吸道表面黏液、促进纤毛运动等方式提升清除呼吸道中粉尘的能力,但也很难解决PM2.5那种难以清除的超细颗粒,因为它们是呼吸道自身力量无法排除的。至于肺泡里的粉尘微粒,它们就更加够不着了。所以想简单地用某种食物来结合微尘、清除PM2.5颗粒,从而避免雾霾危害的想法,是很不靠谱的!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