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癌症的预防措施
2019年04月09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作者 浙江医院孙一加

  (一)胰腺癌:是我国死亡率第七的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1.危险因素:

  (1)身体肥胖度是胰腺癌病因之一的证据充分;腹部肥胖度很可能是胰腺癌的病因之一。

  (2)有限的证据提示红肉增加胰腺癌的发生风险。

  (3)吸烟是胰腺癌的确定因素。

  2.预防措施:

  (1)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2)适当增加身体活动强度及运动量可降低胰腺癌的风险。

  (3)增加新鲜蔬果及富含叶酸食物的摄入,如豆类,菠菜,莴苣,橘子和木瓜等。

  (4)戒烟限酒,能明显降低其发病风险。

  (二)宫颈癌:是我国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七,死亡率第十的肿瘤。

  1.危险因素:

  (1)所有宫颈癌都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但HPV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2)营养状况会影响感染的易感性。

  (3)其他因素包括来自烟草,食物或其他环境中的毒素,如多环芳烃(煤,石油,木材,烟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等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挥发性碳氢化合物,是重要的环境和食品污染物)。

  2.预防措施:

  (1)注重个人卫生,避免损伤(包括多次流产及分娩)等,以减少乳头瘤病毒感染机会。

  (2)平衡膳食,加强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以消除病毒持续感染状态。

  (3)注重早期筛查,普及宫颈细胞学检查及宫颈病变的及时治疗,将之消灭在癌前病变阶段。

  (三)前列腺癌:前列腺癌主要是高收入国家的疾病,总的发生率较低收入国家高6倍。

  1.危险因素:

  (1)前列腺癌有遗传易感性,可能与BRCA基因有关。

  (2)血清IGF-1水平可能与前列腺癌有关。

  (3)高钙膳食很可能增加其风险。

  2.预防措施:

  (1)增加富有番茄红素,如西红柿,西瓜,西柚等,及富硒的食物如坚果,种籽仁,小麦胚芽,带壳海鲜,肉,蛋,蘑菇,大蒜等食物的摄入。

  (2)不提倡大量补钙。

  (3)限制加工肉的摄入。

  (4)适量蛋白供给,增加来自大豆类,鱼类的蛋白质比例。

  (四)结直肠癌:结直肠癌发病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排名第四位,死亡率则位居癌症死亡原因第五位。

  1.危险因素:

  (1)肠息肉、慢性结肠炎与结肠癌关系密切。绝大多数肠息肉是腺癌,而结肠癌大多是在腺瘤的基础上恶变而成,故肠息肉是结肠癌的危险因素。

  (2)Sandinavia的两项大型队列研究和两项meta分析认为胆囊切除术后15年以上者右半结肠癌的危险性升高10%~30%

  (3)研究者发现,有一些急性阑尾炎病人,在术中或术后发现结肠癌。目前存在三种观点:一是两者互不相干,仅是并存关系;二是阑尾炎是结肠癌的一种早期表现,结肠癌是基本病变,阑尾炎只是一种症状;三是先有阑尾炎,在阑尾切除后由于免疫功能降低然后再发生结肠癌。阑尾炎与结肠癌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姜可伟等的研究发现人乳头瘤病毒与结肠癌的发生、恶性潜能和生物学行为有关。但明确其作用机制尚需在人乳头瘤病毒癌基因诱导结肠癌细胞恶性转化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

  (5)日本研究者在对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可能的预防措施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在乳腺癌与结肠癌的遗传基因方面存在相关性。主要是发现在腺瘤结肠息肉病患者中有超过半数的患者有APC基因变异,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而同样这一基因在超过1/3的乳腺癌患者中也存在同样的基因变异。

  (6)日本研究者所做的一项大规模的回顾性研究证实,高甘油三酯血症对于患有结肠腺瘤的男性患者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2.预防措施:

  (1)减少红肉及加工肉食品的摄入。

  (2)增加富含膳食纤维,钙,维生素D,有机硫化物的食物,可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如粗杂粮,薯类,蔬菜水果等高纤维食物;牛奶(尤其酸牛奶),大豆及其制品,芝麻酱,海水鱼等富含钙的食物;大蒜,洋葱等富含有机硫化物的食物等;此外,多晒太阳(每日适当暴露身体部位晒12分钟以上),或常规补充维生素D31000-2000iu/ 日,也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

  (3)增加身体活动量,每日进行不少于30分钟的有氧运动,按时作息。

  (4)维持理想体重,腰围保持在男90CM以下,女85CM以下。

  (5)限酒,减少乙醇摄入,可降低风险。

  (6)6.10-15%的结直肠癌患者为遗传性结直肠肿瘤,因此,对亲属患有结直肠癌的人群尤其应定期筛检,及时发现和切除肠道腺瘤等癌前病变。

  (五)黑色素瘤:其发生因素比较复杂,主要有家族史,紫外线照射,痣的不恰当处理等。

  1.危险因素:

  (1)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上升与过度的太阳紫外线照射有关,太阳紫外线照射过度导致皮肤损伤,成为黑色素瘤的重要危险因素。

  (2)太阳灯和制革车间的人工紫外线同样能造成皮肤损伤,并使黑色素瘤的风险增加。

  (3)浅肤色的人(尤其具有红色或金黄色等浅色头发,蓝色或绿色等浅色眼睛以及容易晒伤的人),具有多发黑素细胞痣,黑素细胞发育异常痣和不典型痣综合征的人都是黑色素瘤的高危人群。

  (4)不恰当处理痣如激光,电烤,冷冻,盐腌,局部切割或切除,针刺,绳勒等会刺激黑色素瘤细胞恶变,明显增加患病风险,我国黑色素瘤发病多与此相关。

  (5)免疫力低下如肿瘤,器官移植术后或艾滋病患者,黑色素瘤的患病风险相应增加。

  (6)黑色素瘤具家族倾向,约10%的患者有家族史,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亲属患病,则患病风险大大增加。

  2.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紫外线辐射源(太阳和日光浴床),防晒措施和穿防晒服(长袖衬衫,长裤和宽边帽子)可以提供保护。

  (2)防晒剂似乎有效预防黑色素瘤。以前建议在暴露的地方使用防晒系数(SPF)等级为50以上的防晒霜;因为较老的防晒霜更有效地阻止UVA与更高的SPF。目前,较新的防晒成分(阿伏苯宗,氧化锌和二氧化钛)即使在较低的SPF下也能有效地阻挡UVA和UVB。防晒霜也可防止鳞状细胞癌,另一种皮肤癌。

  (3)对发生在容易摩擦部位的色素痣,应取活组织病理检查。

  (4)不宜用腐蚀药物或彻底的冷冻等方法刺激黑痣。

  (六)食管癌:食管癌是世界上第6位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占世界的一半以上,每年新发病例25.9万例,死亡21.1万例,超过90%的中国食管癌为鳞癌

  1.危险因素:

  (1)食道黏膜的损伤。

  (2)微量元素的摄取,这也是食管癌发病的最重要的元素,食管癌高发区人群中血清钼、发钼、尿钼及食管癌组织中的钼都低于正常。

  (3)食管癌也会由于食物的霉变所造成,用霉变食品可以诱发小鼠食道和胃的癌前病变和鳞状上皮癌。此类霉菌与亚硝胺促癌有协同的作用

  (4)遗传因素,许多疾病都具有遗传现象的,食管癌也不例外,食管癌具有显著的家族聚集现场。

  2.预防措施:

  (1)改变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不吸烟,少饮酒或不饮酒。

  (2)不吃过热和过烫食物。

  (3)注意膳食平衡,食物多样,多选择具有抗氧化和防癌功效的食物如新鲜的黄绿色蔬菜和水果等。

  (4)少吃腌制和加工肉制品

  (5)定期体检,提高早诊治早治率。

责任编辑:王一鸣
标签: 胰腺癌;食管癌;结肠癌;发病率;黑色素瘤;危险因素;死亡率;预防措施;直肠癌;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