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不开胸却能修“心门”
2020年09月27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浙江医院 吴婧

  张大爷(化名)时而躺在病床上,时而下床走几步,“终于走路不气喘了!”张大爷开心地说。这是他经历了心脏手术后的第3天,正准备出院回家休养。一旁,张大爷的儿子说:“真想不到恢复会这么快,老爷子不用吃苦头了。”

  很危险!他的“心门”坏了

  张大爷心脏不好,平时有反复胸闷胸痛、黑朦等不适,上楼梯、干活时更加明显,这给他的生活带了诸多不便。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大爷的病情逐渐加重,他为此到处寻医问药,希望得到更好的治疗,最终张大爷来到浙江医院三墩院区心血管内科。

  张大爷的心脏彩超结果提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瓣口面积约0.5平方厘米,且伴中度关闭不全加严重钙化。

  如果把心脏比喻成一个房子,那么主动脉瓣为心脏将血泵入全身各系统的一扇“大门”,而张大爷此时的大门已经严重变形狭窄,打不开也关不上,心脏的血泵出不去最终淤积在肺内导致他一干活甚至不干活就有明显的气促。简单说来就是张大爷的“心门”坏了。这种情况不仅生活质量大打折扣,而且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大大增加。

  TAVI修“心门”不开胸

  对于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普通的药物治疗效果非常有限,需要靠外科手术,但包括全麻开胸、剖心、体外循环、术后卧床时间长等众多风险。

  浙江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唐礼江主任医师,副主任金红峰主任医师带领心血管内科团队反复研究治疗方案,希望能够给张大爷更为精准、有效的治疗。

  根据张大爷身体的情况,经过术前精细评估,TAVI手术成了他唯一的希望。

  TAVI手术全称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是从股动脉将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至主动脉瓣区,然后打开释放,从而替代原来损坏的主动脉瓣,恢复瓣膜功能。

  整个手术过程不需要开胸、剖心和体外循环等,所以避免了很多传统手术的并发症,术后恢复很快,部分患者甚至术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地活动。

  一听说可以用这种微创的方式来进行心脏手术,张大爷和家属愿意试一试。为了保证TAVI手术的顺利进行,浙江医院TAVI-MDT团队各成员共同发力,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安教授和刘先宝教授及团队的精准指导支持下,在浙江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麻醉手术部等多个学科共同努力下,张大爷躺上了手术台。

  2小时手术,24小时内下床

  7月17日早上8:15术前准备完毕,手术正式开始,主刀医生在张大爷右侧股动脉开了一个钢笔大小的小孔,顺利将比头发丝粗一点的指引导丝送入他的左心室,后沿着导丝成功将人工心脏瓣膜跨过主动脉瓣并精准定位、释放。

  经食道彩超检查显示,人工瓣膜功能良好,张大爷的跨主动脉瓣压力从术前的59mmHg降低到术后的-9mmHg,完美解决了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整个过程张大爷的生命体征都非常平稳,手术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由于术前准备充分,瓣膜定位精准,释放位置非常理想,除了术前预判的轻度反流外,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整个手术过程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十分成功,术后2小时复苏后就回到了心内科病房,24小时内,张大爷就能下地行走,他明显感觉到:走路气不喘了。

  “与传统的开胸换瓣手术相比,TAVI手术具有创伤小、病死率低、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更重要的是突破了传统开胸手术的禁区。”唐礼江介绍道。

  张大爷的病例也是浙江医院首次成功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标志着浙江医院结构性心脏的治疗进入新的纪元,将在不久的未来为更多的心脏病患者带来福音。

 

  

责任编辑:王秀萍
标签: 大爷;主动脉;心脏手术;心脏;老爷子;心血管内科;气喘;人工心脏瓣膜;浙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