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几乎每个人都在使用QQ、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每个人都在使用其中的几款来在网上畅所欲言。
有些人在网上聊天时妙语连珠,充分发挥着网络上属于自己“第二人格”的魅力。但是,当把电脑、手机一关,网络上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到了现实生活中却变成了一个“小哑巴”。既没有令女神捧腹大笑的口才,也没有面对键盘侠时伸张正义的精神。
为什么同样一个人,网络上与现实中,反差会这么大?
网上谈笑风生 现实假扮哑巴
这也是一种病!
近日,浙江医院精神卫生科门诊来了一名女白领小孟,她说,平时在网上能和好友、客户们谈笑风生,但在现实中却经常躲着人或者假扮哑巴。比如看到有同事在等电梯,她会放慢脚步,等同事走后再乘下一趟电梯;回到家,她就塞上耳机,不愿和家人说话……长期以往,小孟在工作上日渐感到压力。
上个月,小孟选择裸辞,最近,她收到一家公司的面试邀约,之前在网上沟通感觉非常不错,然而真正到了公司,与面试官面对面交流时,她顿时紧张的直冒冷汗,语不搭调,手足无措,最终以面试失败告终。
“医生,我是不是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啊?”小孟焦急的问道。
为什么网上很外向的人,
现实中却一言不发?
浙江医院精神卫生科吴万振副主任医师说,如今,这种“网上是话痨,现实是‘哑巴’”的人大有人在。很多人,同一个办公室,甚至是前后座,都只用微信沟通;有的人无数次与同学、同事擦肩而过,而永远挂着耳机,面无表情地走过;甚至有些夫妇也越来越没话说……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偏向于在社交网上叽叽喳喳,见面时却安静无比?为什么在网上看起来很外向的人,现实生活中却一言不发?
吴万振称,一是性格内向,这些人在网络中可以掩饰这一面甚至表现出相反的性格,而现实中,较多的人际接触会让他们感到压力甚至烦恼不安。二是网上交流的对象往往是不了解我们的陌生人,或是最理解和包容我们的好友,他们让我们感觉到安全,于是我们愿意滔滔不绝。生活中面对面与人聊天,反而会激起我们的反感和自我保护,而装聋作哑就为自己隔绝出一个自我保护的空间。三是很多人通过这样的方式表示“道不同不相为谋”,遇到现实生活中没有共同语言的人,或者有一些摩擦、矛盾的人,宁可装作没看到或是装“哑巴”。
积极交流沟通 需要这些技巧
在这个价值、文化多元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亚文化圈,确实需要一些自己的空间。但是凡事过犹不及,如果一个人总是拒绝真实的人际交流,用冷漠甚至敌意来对待周围每个热情的招呼,会让自己越来越封闭,甚至引发负面情绪。那些内心孤傲、自我、敌意、防卫心很强的人,在把所有的关怀挡在门外的同时,会慢慢地陷入忧郁、孤独。吴万振表示,如果你还有交流沟通的欲望,建议多回归到面对面交流,这需要一些技巧。
第一,不回避问题,勇敢地约面聊。如果是和很亲近的友人、家人之间有一些未解开的矛盾,不要总想着发信息,要勇敢地约对方当面谈话。这种真诚、认真的对话,才能打破彼此的顾虑和怀疑,化解心结。
第二,避开话题而不是避开人,寻找轻松的共同话题。如果不愿家人触及自己的婚恋问题,可以主动询问一下家人一天的情况,或者讲讲自己工作上的趣事。
第三,多分享。主动分享的人人际不会太差。比如在办公室中,出差回来或下午茶时和同事分享好吃的点心,聊一些轻松有趣的新闻或小段子,往往能促进交流。也可以有问题时多请教同事,打破格子间里各自为政的局面。
本文指导专家
吴万振
浙江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医师。兼任浙江省医学会老年精神障碍分会常委,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委员,浙江省神经科学学会理事,浙江省康复医学会睡眠障碍委员会委员、精神障碍委员会委员等。长期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以老年痴呆、睡眠为主要研究方向,擅长老年痴呆的早期识别、记忆康复。
专家门诊:
周三上午(灵隐院区)
周一下午、周二上午(三墩院区)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