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维也纳举行的欧洲联合胃肠病学周发布了一项全新研究结果,首次确认从人体内发现了多达9中不同种类的微塑料。此项研究由维也纳医科大学的科学家和奥地利环境署联合展开,他们对一批年龄33到65岁的志愿者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饮食控制,最终从每个志愿者的粪便样本中都检测出了微塑料。浙江医院感染管理科单欢医师建议:减少塑料制品使用,从自身做起。
微塑料的来源
塑料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特性,被广泛应用到多个领域,自20世纪40年代大规模生产以来,其全球生产量和使用量急剧上升,2013年全世界塑料产量已经接近3亿吨。其中,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生产和消费国,同时也是向海洋排放塑料垃圾最多的国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已成为世界海洋微塑料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有的海域沉积物中的微塑料密度甚至达到8714个/kg,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
人们通常将环境中粒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称为微塑料。生产生活中未被有效处置的塑料垃圾会以碎片或微粒的形式进入海洋,并随海洋动力过程进行远距离迁移,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海洋塑料污染。微塑料的化学性质稳定,可在环境中长期存在,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在太阳辐射、海洋生物和海水等的作用下,微塑料会发生光降解、生物降解、氧化分解和水解等降解和转化过程。此外,微塑料还会被海洋生物摄人体内,并随之迁移,成为与海洋生物网连接的纽带。
哪些微塑料被吃了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全球销售的食盐品牌中,超过90%都被塑料污染,其中海盐种塑料含量最高。而且即便是在研究中分析的岩盐品牌,也被发现受到了微塑料的污染研究表明,平均每个成年人每年因为吃盐,可能吃到2000个微塑料颗粒。
除了食盐,参与文章开头研究的绝大多数志愿者都喝瓶装水,鱼类等海产品的食用也比较普遍。而来自国内的一份研究表明,中国近岸海域常见食用贝类体内、陆生鸟类、食用海盐中也普遍检测出微塑料,应该引起人们的警觉。同时,国外研究发现德国的啤酒中每升的微塑料含量高达150个,蜂蜜中每千克最高达400个,加拿大的养殖贻贝每千克软组织中最高达1.3万个。
微塑料对人体的危害
当食用这些受到微塑料污染的食品,微塑料进一步分解为更小的微粒后,很可能被人体循环系统吸收,进而进入人体器官。虽然微塑料具体对人体健康造成什么影响目前不明,但研究证实,斑马鱼摄入微塑料后表现出明显的中毒效应;在微塑料污染程度持续增加的环境下,非洲爪蟾蝌蚪摄食量会明显减少;还会对仔鱼的生长发育、食性、行为活动等造成不良影响。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