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急救知识越来越普及,许多社区、工作单位都会组织学习。心肺复苏就是其中必学的一项,患者复苏成功率高了起来,不过相应的并发症也多了起来,所以心肺复苏你真的做对了吗?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用心脏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复苏的最终目的是脑功能的恢复。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最紧急的情况。当人突然发生心跳、呼吸停止时,必须在4-8分钟内建立基础生命维持,保证人体重要脏器的基本血氧供应,直到建立高级生命维持或自身心跳、呼吸恢复为止,其具体操作即心肺复苏,故又发展为心肺脑复苏。强调黄金4分钟:通常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有32%能存活,4分钟以后在进行心肺复苏,只有17%能存活。所以及时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很重要。
现在让我们来学习一下。
1、观察病人周围环境,排除危险因素,保证环境安全。
2、判断病人有没有意识,可以通过轻拍病人双肩,大声呼叫病人。(注意:请不要拍打脸部!)
3、如果患者没有反应,要大声呼救寻求他人帮助,或叫他人拨打电话。
4、将患者置成仰卧位,并且头部不得高于胸部,以免脑血流灌注减少而影响复苏效果。
5、掀开衣物,触摸颈动脉,同时观察胸廓起伏,判断心跳、呼吸情况。(即用眼睛观察患者胸腹部有无起伏运动,判断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
6、请牢记一个数字比:30比2,即30次有效按压,2次人工呼吸。
7、正确的人工呼吸:一手压着额头,另一个手中指和食指对齐,在患者下颌的地方向上抬起,使其头部充分后仰。捏住患者鼻孔,另一只手提下颚,保持患者气道畅通。嘴对嘴,平稳地向内吹气。
8、有效按压注意点:
部位:胸部中央胸骨下半段或剑突上两横指,一般为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手法:采用双手叠扣法,掌根着力,腕肘关节伸直,利用身体重力,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深度:胸骨下陷至少5cm,不超过6cm。
频率:每分钟100-120次,压下与松开的时间基本相等。
9、减少并发症技巧要掌握,位置和力度很重要,注意事项包括:
一、按压在胸骨上,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重力进行按压。
二、尽量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时间,中断时间不要超过10秒钟。
三、连续按压期间,每次按压后胸部完全回弹,放松时手掌不要离开胸壁!不然可能移位造成肋骨骨折,但要注意操作者的身体重量也不要倚靠在患者胸壁上!
四、胸外心脏按压时只可掌根部贴在胸骨处,手指不可也压在胸壁上,这容易引起肋骨或肋软骨骨折。
五、抢救者按压时肘部不可弯曲,否则用力不垂直,按压力量减弱,按压深度达不到5cm。
六、不可冲击式按压、猛压,不仅效果差,且易导致骨折。在胸外按压间隙,手掌不要离开胸壁,不然很可能造成肋骨骨折。
最后希望这篇文章能对您有帮助,走出心肺复苏的误区。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