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旅游,别把这些“细菌纪念品”带回家!
2019年10月30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作者 浙江医院吴玲珑

  10月18日上午,浙江医院建院65周年系列活动之第十届“九九重阳-浙江医院与您健康相约”老年病防治知识大型健康公益讲座进行到最后一天。在浙江医院灵隐院区,浙江医院医学检验科孟妍技师、神经内科程琳医师分别带来《肠中世界》《“我”得了一个大病,叫阿尔兹海默病》相关讲座,在三墩院区,乳腺外科郑雷医师、麻醉手术部冷冉医师分别带来《老年乳腺癌的特征和处理》《麻醉那些事儿》相关知识。连续5天,主题各异、内容精彩的20场健康知识讲座全部圆满结束。

  外出旅游

  别把这些“细菌纪念品”带回家

  我们的肠道中寄生着数以亿计的细菌,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在我们身体内的微生态。每一个人的肠道菌群就像指纹一样,是独一无二的,它们被我们影响,也在影响着我们。肠道里的微生物按一定比例组合、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与人类形成一种共生共赢的生态平衡。当这种平衡被打破,往往意味着可能会有疾病发生。

  抗生素是在对抗疾病中使用的一把利刃,然而这是一把双刃剑,消灭了我们的敌人,也会伤害到我们的善良的肠道菌群。并且现代大量研究表明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滥用,会出现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

  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不能乱吃抗生素!如果要遵医嘱吃一定要吃到位;吃有机肉类,有机肉类养殖时对抗生素的使用有严格的标准;好好地冲洗水果和蔬菜;旅游时更要提高警惕注意卫生,不要把当地的抗药性细菌当作纪念品带回自己家。

  如何预防

  阿尔兹海默病

  简单来说,老年性痴呆症是一个概括的名称,指所有影响精神认知能力(例如记忆及沟通能力)的症状。而阿尔茨海默病是其中一种最常引致老年性痴呆症的疾病。约有三分之二痴呆症个案由它引起。

  目前来说,阿尔兹海默病仍无法根治,因此知晓其危险因素并早期预防尤为重要。

  1.心脑血管疾病: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病,均会增加阿尔兹海默病的患病风险。心血管疾病常伴随许多血管性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这些都是阿尔兹海默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2.血压:中年期的高血压会增加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风险,而老年期低血压成为阿尔兹海默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3.血脂:中年期血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胆固醇的增高会增加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风险,当外周血总胆固醇水平增高会使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风险增高3倍。

  4.2型糖尿病:导致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风险增加将近1倍。

  5.肥胖:中年期(50岁左右)的肥胖(腹型肥胖)会导致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风险增加59%。

  6.吸烟与饮酒:吸烟能够增加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风险,大量饮酒本身就会导致酒精性痴呆,而中年期大量饮酒会将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风险增加3倍,不过少量的饮酒则表现出保护作用。

  7.不健康饮食

  8.教育水平:高教育水平能够保护认知功能,可能是认知储备的增高。

  9.体力活动与脑力活动:有氧运动有效增加心脏血氧的输出量,给大脑输送更多的血液,供血增加可以逆转与衰老相关的脑神经细胞衰退。脑力活动则可以减低大脑海马的萎缩程度。

  老年乳腺癌发病

  与这些因素有关

  老年乳腺癌绝大多数为女性,男性仅占1% 左右,发病率因地区和国家的发达程度而异,但都明显高于整体女性人群的发病率,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我国乳腺癌发病的 2 个高峰年龄段为 45~55 岁和 70~74 岁,且中位诊断年龄呈增大趋势,预计到 2030 年,65 岁以上乳腺癌患者的比例将从 16.4% 增至 27.0%,而年龄小于 65 岁的乳腺癌患者比例将从 83.6% 降至 73.0%。

  老年乳腺癌与这几大因素有关:

  遗传:遗传因素与乳腺癌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不是遗传病,但是也有很高的遗传风险,临床称之为家庭遗传易感性。其中有家族病史的女性比没有家族遗传史者高2~3倍,如果是母亲在绝经前后患双侧乳腺癌,那么其女子患上乳腺癌的几率高达9倍及5倍。所以有家族病史的女性更要重视定期乳腺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乳腺癌的病发率和死亡率都是逐步上升的,据临床调查发现,70岁左右得乳腺癌的几率是是40岁的3倍,死亡率则高发5倍。

  月经:月经与乳腺癌也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初潮年龄过早的女孩患上乳腺癌的几率也会大大的提高,据统计发现,女孩在12岁以前发现初潮患上乳腺癌的几率可增加4倍,另外绝经也会影响乳腺癌的发生,绝经年龄延迟或者采取人工绝经也会增加罹患乳腺癌的风险。

  与麻醉那些事儿

  关于人类控制疼痛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386年,春秋战国时代的名医扁鹊曾为两人治病,先令这两位患者饮下他配制的药酒,迷死三日,他为这两位患者剖腹探查而患者未感疼痛,实际上是施行了全身麻醉。而三国名医华佗研制的“麻沸散”记录在《三国志•魏书•华佗传》,是世界最早应用全身麻醉的记载。据传口服麻沸散后便失去知觉,刮骨疗毒并无疼痛,1800多年前华佗就曾施行过全身麻醉。

  现代最早的麻醉案例可以追溯到13世纪末,当时,一位意大利的医师使用浸泡在鸦片中的海绵来缓解疼痛。此外只要一谈到麻醉,有一个案例是绕不开的:1846年10月16日在麻省综合医院乙醚实验圆顶大厅公开演示的手术。这次手术并不是第一次使用乙醚吸剂,但它是第一次成功使用,并且公开展示的手术,从此改变了全世界医生治疗患者的方式。

  随着麻醉技术进步,全身麻醉的安全性得到极大提高,全身麻醉导致严重并发症远远低于航空事故。全身麻醉使用的药物相对越来越可控,对重要器官的影响也越来越小。对于一般患者而言,全麻不会影响大脑功能,更不会让人变傻。

责任编辑:王一鸣
标签: 乳腺癌;麻醉;发病风险;老年;肠道;抗生素;危险因素;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