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肢体不能动弹,术后第二天却能下地走路!
2019年04月09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作者 浙江医院吴婧

  1月20日,是全国“120急救宣传日”,浙江医院三墩院区会议中心正在召开“分秒必争 执责生命——120全国急救宣传日急救科普大讲堂公益活动”,而76岁的赵奶奶(化名)也正是这一天从安吉人民医院被紧急送到了浙江医院三墩院区急诊。

  赵奶奶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数十年。当天上午11点10分无诱因下突然跌倒,摔及后枕部,扶起后出现右侧肢体完全不能活动,伴有言语不能、意识模糊,遂立即送往安吉人民医院就诊,当地医院头颅CT提示颅内未见明显出血灶,为了进一步诊治评估,赵奶奶被紧急送到浙江医院三墩院区。浙江医院卒中中心迅速反应,人员立即到位,CT+CTA提示颅内未见明显出血,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没有丝毫耽搁,浙江医院脑科中心主任万曙主任医师团队和家属简明扼要地沟通手术相关利弊同时完善了术前准备,急诊立即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左侧大脑中动脉取栓术”。“患者入院时意识不清,右侧肢体完全不能动,手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地走路,右侧肢体灵活。”万曙说。

  赵奶奶这样的患者并不是个例。无独有偶,次日又有一位考虑急性大血管闭塞的脑梗死患者被送进三墩院区急诊,这是一位45岁的男性,入院3.5小时前突发言语不利伴左侧肢体无力,头颅CT+CTA提示颅内未见明显出血,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远端显影欠佳,考虑为急性脑梗死。当时,患者身边没有足够的钱,但“时间就是大脑”,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并同意后,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在万曙团队的努力下,一小时后手术完成,植入了右侧大脑中动脉支架,血流得到明显改善,患者恢复良好。

  浙江医院三墩院区投入运营后,门急诊量日益攀升,截至去年12月底,短短半年间,门急诊量累计近30万人次,急诊科平均每天接诊量超过200人次,半年时间,共接治超3万余名急诊患者,抢救5000余名,成功救治电击伤、脾破裂、多发伤、脑动脉瘤破裂、心脏骤停、重大创伤、严重心血管疾病、休克、感染、呼吸衰竭等各类危重病人600余例,抢救成功率接近100%。医院综合救治能力特别是急诊急救能力的提升,对于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保障居民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浙江医院通过不断完善院前急救、院内危重病救治流程和制度规范以及应急能力的培训,努力提高各个科室组织协调、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的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院内绿色通道与院前急救系统的无缝衔接,发挥院前急救在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建设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了急重症病人的救治水平。

  救治急性卒中患者的浙江医院卒中中心由脑科中心医生24小时值守,脑卒中患者被送到医院急诊后,一键式启动“脑卒中绿色通道”,由专科医生立刻判断病情进行初步诊断,在第一时间完成一系列必要检查。确诊为急性卒中,如患者在急救时间窗内、家属知情同意后可立即进行药物溶栓或手术治疗,让患者得到及时恰当的救治,最大程度缩短患者脑损伤时间,极大提高急救效率。中心自成立以来,共完成上千例急性脑卒中的救治。

  本文指导专家

  万曙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医院院长助理、脑科中心主任、神经介入科主任。兼任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出血性卒中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脑卒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浙江省创新学科(神经创伤学)后备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心脑防治专委会常务委员。从事神经外科工作20余年,擅长各种出血性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近年来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及其他多项省部级研究课题,在Translational Stroke Research 及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

  特需门诊:

  周一上午(三墩院区)

  名医门诊:

  周四上午(三墩院区)

责任编辑:王一鸣
标签: 浙江;急救;奶奶;宣传日;脑卒中;大脑;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