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吞咽障碍的定义?
吞咽障碍(deglutition disorders)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引发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应查找引起吞咽困难的原发疾病,针对病因治疗。康复训练是改善神经性吞咽障碍的必要措施。
2.如何判断自己发生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是流涎症状,在低头时比较明显。还有出现饮水的呛咳,进食后的哽咽感,感觉食物就像粘着于咽喉壁上。另外还可以出现鼻咽部、口腔这个食物的反流。还有进食时间延长、进食费力、进食量减少。
3.如何简单判断自己的吞咽功能?
洼田饮水试验是能快速评定吞咽功能障碍的方法。患者端坐位,观察患者咽下30ml温开水的情况来定㖔咽功能的级别。1级,能顺利地一次性将水咽下,无呛咳现象;2级,分2次及以上将水咽下,无呛咳现象;3级,能一次性咽下,但有呛咳现象;4级,分2次及以上咽下,有呛咳现象;5级,不能全部咽下,有频繁的呛咳现象。如果洼田饮水试验达到3级,即可认定为可能存在吞咽困难,需要去医院进行进一步的专业评估。
4.为什么会产生吞咽功能障碍?
吞咽障碍可能由各种原因所引起起,如甲状腺肿大、咽喉部肿物、球麻痹、食管病变、脑梗死或脑出血后遗症等,一旦发生,需要立即就诊,筛查病因。
5.吞咽功能障碍的危害?
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吞咽障碍的患者容易答引起吸入性肺炎,这是由于食物或水由于吞咽不畅而误入肺脏引起,卧床的患者更容易发生; 发生吞咽障碍后患者进食减少,营养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引起体重下降,造成营养不良;严重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饮水也会发生困难,由于水的摄入不足,容易发生脱水。
6.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饮食指导
进食尽量采取端坐位,不能坐位的患者采取30°仰卧位,头部前屈,喂食者将食物放置于患者健侧口腔;食物应选择密度均一、有适当的粘性、不易松散、不在黏膜上残留的食物。把食物放在患者健侧舌后部;采用边缘钝厚、匙柄较长的勺子,入口量1-4ml,然后酌情增加;进食结束后及时清理口腔。食物选择上尽量避免坚硬、不易下咽或者液体,如果饮水呛咳明显患者饮水时建议使用增稠剂增加水的密度,防止呛咳误吸。
7.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方法
⑴重复吞咽:就是连续吞咽两次,先吞咽食物,随后干吞咽。
⑵用力吞咽:就是病人舌用力向后移动进行吞咽,推动食团通过咽腔,可改善舌根后缩及咽肌收缩的力量。
⑶声门上方吞咽:目的是使吞咽时声门下压力增加,防止食物进入气道。方法:指令病人作深呼吸,然后屏住呼吸,再进行吞咽,吞咽后用力咳嗽。
⑷液体与固体交替吞咽:吞咽液体可以帮助去除会厌谷及梨状隐窝残留食物。
⑸一口量:即最适合吞咽的每次摄入口量,正常人约为20ml,对病人进行摄食训练时,如一口量过多,会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残留;如一口量过少,则会因刺激强度不够,难以诱发吞咽反射。一般先以少量试之(3~4ml),然后酌情增加。
8.发生吞咽功能障碍后的治疗方法?
如果发生吞困难等吞咽功能障碍表现,需要立即就医,在专业的医生及康复师的指导下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