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手术的自我防护
2021年01月04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浙江医院 朱锦锦

  感染手术是指有微生物感染病原部位或暴露在感染区的手术部分。包括急性感染灶手术、空腔脏器损伤和穿孔手术以及严重污染的创面手术。在手术过程中,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导流液和组织液等污染物对周边环境及操作者造成污染,从而引起相关的病毒感染。如果处理不当,会引发大面积交叉感染,甚至导致某一种菌株暴发。

  常见感染术有脓肿切开或割除、胃肠穿孔、烧伤感染、炭疽、气性坏疽和破伤风。梅毒、艾滋病、 sars 等各种病毒性肝炎患者,无论采用何种手术,由于其身体、分泌物和排泄物都有很强的传染性,因此在手术期间应采用一系列有关消毒的措施,使危害最小化。

  手术室应设置感染病人专用手术室。医务人员应预先准备手术需要的各类器械及物品。准备工作应尽量完整,减少与外房的接触和交流,或作业后未消毒的人员,避免受到周围环境污染的影响。同时,手术室内的人数也有严格的限制,一般不允许其他人到手术室参观感染,手术期间不允许任何人员出外。感染手术后,工作人员应佩戴手套,有皮肤受损者应佩戴两套手套。当有可能发生血液和体液在脸上溅起时,医务人员应该穿戴带有不透水特性的屏障或围裙来进行操作。在操作中,注意力集中,应特别关注防止受针头、缝针、刀片等尖锐工具的刺伤,利器使用后及时收回,也应注意使用持针装刀和卸刀,禁止手工直接装刀。医务人员间传送锋利器具时,锋利器的表面不宜直接置于操作人员的手中,可采用弯盘传送,使用过针尖、刀片时也不宜直接接触并回套,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手术后及时放入利器箱。手术用过的敷料,组织切除液,引流剂和冲洗液要集中放置,动作应轻柔,以免造成飞溅的周围环境和工作人员污染。一般感染后,可直接脱去手术服及套装。强感染和特殊感染术后,操作者应用碘伏或含氯消毒剂浸洗双手,在术室的门口换好清洁鞋,洗完澡、更换口罩和帽子之后,再参加其它工作。感染性手术使用的仪器和物品,在清洁前应有效消毒,专业的清洗灭菌处理。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对仪器和产品应采用适当的初步消毒方式。同时,建议感染手术使用一次性的物品,术后应将其分类集中并送往焚烧炉燃烧,以减少第二次感染的可能性。

  在进行与感染手术有关的操作时,我们应该规范运作,落实有效的防护措施,加强自我防护意识,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王秀萍
标签: 感染;医务人员;手术室;消毒;分泌物;体液;操作者;手套;微生物;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