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是脑血管病中的一种,是由于非外伤性脑血管破裂导致的脑实质内的出血。常见原因是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壁病变或微小动脉瘤形成,当病人在用力、激动等情况下,血压骤升导致血管破裂。有些病人存在的凝血障碍也是发病的一个因素。它起病急剧、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较严重的一种,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
脑出血分期:急性期:一周左右;恢复期:第二周起-半年;后遗症期:半年后。
哪些人群容易患上脑出血?
(1)高血压病人:高血压病人约1/3的机会发生脑出血,而脑出血的病人有高血压的约占95%。高血压病人都有动脉硬化的病理存在,到达一定程度时,激动或过度的兴奋使血压急剧升高,脑血管破裂出血而发病。
(2)糖尿病病人:糖尿病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导致血糖、血脂紊乱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发病。
(3)心脏病病人:有心律失常的病人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亦可引起脑出血。
(4)血脂代谢紊乱者:研究认为,高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关系,当动脉硬化时,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斑块形成,血管管腔狭窄等,促成了动脉血栓的形成,也可因血管硬化,在血压骤升的情况下,引起脑出血。
(5)吸烟与酗酒者;长期疲劳、精神紧张者都是患上脑出血的主要人群。
当突然出现以下症状时,要立即警惕脑出血的发生:突然出现运动和语音障碍,表现为偏瘫,不能讲话和言语含糊不清。发生呕吐,可能与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眩晕发作、脑膜受到血液刺激有关。意识障碍或抽搐。还可能出现严重头痛、头晕等症状。
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原则:挽救患者生命,减少神经功能残废程度和降低复发率。
内科治疗: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减少探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和意识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吸氧。加强护理,保持肢体的功能位。有意识障碍、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食24-48小时后酌情安放胃管,保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控制高血压: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预防感染、应激性溃疡、癫痫发作、中枢性高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外科治疗:微创血肿清除术,钻孔穿刺血肿碎吸术,脑室穿刺引流术,动脉瘤填塞术等。
康复治疗:脑出血后,只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宜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失用性萎缩、肌肉痉挛、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维持关节活动度,改善肢体功能。
食疗:主食以五谷杂粮、蔬菜和水果为主,应多食粗制米面。蔬菜中的维生素C和钾、镁可以起到降低胆固醇,增强血管的致密性,防止出血和降血压的作用,纤维素也有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的效果,对于脑出血的发生和复发是相当有益的。多吃含碘丰富的食物,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另外,可以适当食用一些豆类和菌类食品,补充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为了预防脑出血,应控制每日食盐的摄入量宜在6克以下。
心理治疗:脑出血病人往往会因突然得病而产生恐惧、焦虑、悲观情绪,应注意心理状态的调适,重视心理康复,树立患者信心,以便更好康复。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