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做B超说有子宫肌瘤,怎么办?一定要手术吗?吃药行吗?会不会是恶性的?”经常会听到患者拿着B超结果焦急地寻问医生,深怕问漏了任何一个问题,我也感同身受,因为我自己也是子宫肌瘤科普知识的“忠实粉丝”。为什么这么说呢?7、8年前我也做过肌瘤手术,结果今年体检又复发了,而且还不小。相信很多人有跟我同样的经历,为什么肌瘤总是“缠着”我呢?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吧!
首先我们来看一张图,就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到,子宫肌瘤的部位不同,分型也不同,不同的类型临床表现、治疗都各不相同。
O型:有蒂粘膜下肌瘤
Ⅰ型:无蒂粘膜下肌瘤,向肌层扩展≤50%;
Ⅱ型:无蒂粘膜下肌瘤,向肌层扩展>50%;
Ⅲ型:肌壁间肌瘤,位置靠近子宫浆膜层,瘤体外缘距子宫浆膜层<5mm;
Ⅳ型:肌壁间肌瘤,位置靠近宫腔,瘤体外缘距子宫浆膜层≥5mm;
Ⅴ型:肌瘤贯穿全部子宫肌层;
Ⅵ型:肌瘤突箱浆膜;
Ⅶ型:肌瘤完全位于浆膜下(有蒂)
Ⅷ型:其他特殊类型或部位的肌瘤(子宫颈、宫角、阔韧带肌瘤)。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朋友会有疑问了,既然有这么多种类型的子宫肌瘤,为什么我平时一点症状都没有呢?那是因为患者有无症状与肌瘤部位、生长速度及肌瘤变性有密切关系。有些可无明显症状。月经改变常见O型-Ⅲ型,表现为月经增多、经期延长、淋漓出血及月经周期缩短,可发生继发性贫血。也可以出现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或阴道排液。
肌瘤较大时肚子上自己也可以摸到包块,肌瘤较大时会压迫膀胱、直肠、输尿管等出现相应的尿频、排便不畅等压迫症状。粘膜下肌瘤可引起痛经,浆膜下肌瘤蒂扭转可以出现急腹痛。
子宫肌瘤可影响宫腔形态,阻塞输卵管开口或压迫输卵管随之扭曲变形等均可导致不孕。因此子宫肌瘤不仅是已婚妇女要关注的问题,未婚的或备孕的都需要关注。
接下来说一说大家最关心的问题,需不需要手术?(1)子宫肌瘤合并月经过多或异常出血甚至导致贫血;或压迫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出现相关症状,经药物治疗无效;(2)子宫肌瘤合并不孕;(3)子宫肌瘤患者准备妊娠时若肌瘤直径≥4cm建议剔除;(4)绝经后未行激素补充治疗但肌瘤仍生长。以上情况都是可以手术,但具体情况需经临床医生详细评估后再定治疗方案。治疗也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年龄和生育要求,及肌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全面考虑。
总的来说,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子宫肌瘤的手术方法也多种多样,不像最初时候只能开腹,如果患了肌瘤,也不要太过慌张,更不要自己乱服药物,定期就医。那么什么样的类型可以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案呢?再听我细细道来。
经腹手术:术后3个月常规进行超声检查,若发现仍有肌瘤为肌瘤残留;若此后检查出有肌瘤,为复发。远期随访,子宫肌瘤的术后复发率接近50%,约1/3的患者最终需要再次手术治疗。我也不例外。还是没有逃过复发。
宫腔镜手术:适合于O型粘膜下肌瘤;Ⅰ、Ⅱ型粘膜下肌瘤,肌瘤直径≤5cm;肌壁间内突肌瘤,肌瘤表面覆盖的肌层≤0.5cm;各类脱入阴道的子宫或子宫颈粘膜下肌瘤;宫腔长度≤12cm;子宫体积<孕8-10周大小,排除子宫内膜及肌瘤恶变。除通用禁忌症外,子宫颈瘢痕致子宫颈坚硬不能充分扩张者为宫腔镜手术的禁忌症。
经阴道手术:无开腹探查指征者均可考虑经阴道手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应选择子宫活动好的已婚患者、肌瘤数目≤2个、肌瘤直径≤6cm,位于子宫颈、子宫颈峡部、子宫下段、子宫前后壁的子宫肌瘤。术前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严格选择适应症并做好中转开腹的准备。
其他方式: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和高强度超声聚焦消融等。
综上所述,不知道大家对子宫肌瘤有没有进一步了解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小科普家,科普你我他,期待下一期与大家相遇。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