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下心脑血管疾病的隐形杀手
2020年11月27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浙江医院 尤雪莹

  大多数人都以为心脑血管疾病多发生于冬季,从而忽视了夏季。这种错误的想法使得人们对夏季有了懈怠,甚至有高血压患者会因为夏季血压偏低而出现随意停药的现象。但事实上呢,夏天出汗多,人体水分通过汗液大量蒸发,血液黏稠度升高,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血凝倾向,导致缺血或心脑血管堵塞,严重时可引起心肌梗死或脑卒中。此外,夏季昼长夜短,天气闷热,心情容易烦躁易怒,都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暴发的诱因。种种迹象说明,夏季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同样不能大意!那么,怎么才能让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安心度过炎炎夏日?

  1、夏天要多喝温水,千万不能喝冰冻冷饮。体液丢失过多容易导致血液粘稠,电解质紊乱,引起心脏病。补充水分不要等感觉渴了才补,要少量多次,随时补充,最好在睡前半小时、半夜醒来及清晨起床后都喝一些水。拒绝一次性大量饮水,避免心脏负担过重。同时注意补充淡盐水。

  2、进食不宜过饱。进食太多会加剧胃肠工作负担,导致心脏供血不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清淡饮食为主,避免进食过于肥腻、辛辣的食物,及时补充水分。

  3、适度运动,谨慎晨练。中医认为,夏天应是老年人“静养”的季节,不宜大量运动,可以做些无汗运动。据调查,70%~80%的心脑血管病猝死发生在凌晨4点~上午10点,这段时间是心脑血管病的好发时间,因此锻炼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

  4、合理使用空调。当天气闷热,开启空调后,室内温度不宜低于25℃,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为宜,且不能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需要定时开窗通风。

  5、保持心态平和。情绪激动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发作的重要诱因。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态一定要平和。易怒、紧张、情绪不稳等心理表现都是使血压升高的诱因。所以生活中要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

  6、忌熬夜。心脑血管疾病已经不是老年人的疾病,各种迹象表明,越来越有年轻化趋势。所以,年轻人不要仗着自己年轻就经常熬夜,吃夜宵,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最后,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高温天同样要注意提防心血管病急性发作,如有不明原因疼痛、胸闷等不适症状,请及时就诊。

责任编辑:王秀萍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进食;心脑血管病;熬夜;诱因;情绪;心肌梗死;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夜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