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带家中一岁半的宝宝回老家,乖巧可爱的他逗的大家特别开心,然而在晚上的时候突然高烧39℃,有点流涕,不爱喝奶,精神状态倒是没什么影响,这可急坏了我这个新手妈妈,怕他着凉了,怕他水土不服,在这之前,这个小家伙能吃能睡,身体倍棒,没让我操什么心,虽然在育儿软件上也看过很多科普,不明情况的我不免心急火燎,宝宝的病情严不严重啊?要不要去医院啊?如何护理才好呢?问了有经验的宝妈,对比了一下宝宝的症状,发现像幼儿急疹,然而宝爸不放心,反反复复发烧不见好,坚持带他去医院,排队查核酸折腾了一圈,医生告诉我们是病毒感染,基本确定是幼儿急疹,回家隔离观察,行物理降温,必要时药物降温,烧了三天热退了,宝宝的脸上、胸部、背部就长出红色的、像蚊子叮了似的小疹子,而且快速扩散至全身,精神状态及胃口一如既往的好。有惊无险的一次经历,让我有了实战经验,想来和大家聊一聊什么是“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是由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出疹性疾病,高发于6个月~1.5岁的婴幼儿,3岁以上就很少患此病了。由于起病急,出疹快,因此被称为“急疹”。 婴幼儿急疹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性并不特别强,但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尤其是春秋两季发病较多。不过,婴幼儿急疹的症状很有特点,就是患儿突发反复高热,体温可达39°C以上,反复高热一般持续3~5天;大多数急疹幼儿精神状态不会太受影响;患幼儿急疹的孩子比较易怒;有轻度腹泻、食欲不振、眼睛红肿、流涕等;热退疹出,退热后随即出现红色小皮疹,皮疹从躯干开始,扩散到脖子,四肢和面部。皮疹不痛不痒,经3天左右自然隐退,皮肤不会留下痕迹;整个病程(从发热到皮疹消退)1周左右。
宝宝是如何患上婴幼儿急疹的? 婴幼儿急疹为什么容易发生在6个月至1.5岁的宝宝呢?这是因为,宝宝刚出生时从母体已经得到一些抗体,可保护他们在6个月内不发生麻疹、风疹和婴幼儿急疹等传染性出疹疾病。6个月后,宝宝从母体得到的抗体逐渐消失,而自身的抗体还没有产生,加之免疫功能尚未健全,因此很容易在受到病毒等微生物的侵犯时发病。而引起婴幼儿急疹的病原体是疱疹病毒,完全是经由呼吸道飞沫传播的。 婴幼儿急疹会传染吗? 婴幼儿急疹是由病毒引起的,通常是由呼吸道带出的唾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所以是会传染的。如果宝宝与病儿密切接触,体内缺乏免疫力,就完全有可能被传染。由于幼儿急疹的潜伏期是是1~2周,所以,这段时间应密切观察宝宝的健康情况,如出现高热,应立刻采取措施暂时隔离,以免扩大传染。如果2周后宝宝仍安然无恙,基本上可以表明宝宝没传染上婴幼儿急疹的病毒。
让宝宝快快好起来的居家护理4要点:宝宝患了幼儿急疹,妈妈就是最好的医生和护士。因为这种病没有什么特效治疗方法,关键就是精心的护理。 1. 多给宝宝饮水,婴幼儿急疹是以高热为主要症状,会消耗大量液体。所以,要尽量多饮水以补充体液,同时促进毒素排泄。 2. 宝宝的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C,增强抗感染力。主食多吃一些米粥、麦片、面条等。 3. 居室内定时开窗换气,不要因怕宝宝着凉而总不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利于身体恢复。 4. 注意宝宝的皮肤护理,不要让宝宝搔抓皮疹,以免抓破皮肤造成感染。也不要乱涂药,尽量不刺激皮肤。 避免与患儿接触 婴幼儿急疹没什么有效的预防方法。因为,病毒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的,其中很大一部分传播途径是没有症状的成人,所以防不胜防,妈妈只能注意让宝宝避免和患儿或可疑者接触。 高热时及时降温 婴幼儿急疹在发病初期的主要表现就是高热,所以治疗的重点就是退热,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物理降温:物理降温是比较安全的退热方法,但体温过高时可能难以迅速退热。 药物降温,口服小剂量退热剂,如美林或者泰诺林。
养儿方知父母心啊,各位新手爸爸妈妈们平常一定要多学点育儿知识和医学知识,这样才能做到临危不乱,冷静处理。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