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烫伤在日常牛活中十分常见,多发生于l一6岁儿童.烫伤的原因以热液烫伤为主,小儿全身各器官不完全,特别足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烫伤后系统极易造成功能紊乱,烫伤面积超过15%就有发生休克和死亡的危险。
烧烫伤是热力作用在人体产生的急性皮肤损伤。包括三个深度:Ⅰ度烧烫伤,只对表皮层造成损伤,皮肤发红、肿胀,感觉火辣辣的疼痛,不会产生水泡。Ⅱ度烧烫伤对真皮层造成损伤,局部出现红肿、发热,随之带来无法忍受的疼痛,有水泡。Ⅲ度烧烫伤对全层皮肤,包括皮下脂肪、骨骼与肌肉等造成损伤,皮肤颜色变黑,并坏死,此时不会产生强烈疼痛,主要是损坏很多神经组织。烧烫伤程度不同带来的后果也不一样,轻微的只是损伤表皮,严重的烧伤真皮、皮下组织,更严重的则烧伤肌肉、骨骼等。
发生烫伤之后,千万不能这样做!
1.过分相信一些烧烫伤药物。烧烫伤发生后没有及时处理,而是快速寻找家中常备的烧烫伤类药物,或外出到药店购买药,错过宝贵的处理时机,加重病情。
2.在患处涂普通酱油与醋。创面经过酱油或醋反复冲击,起到降温作用;只是简单外涂二者,不会产生任何好处,仅将创面染色,不利于判断创面实际深度和后续治疗。同时,这部分食品绝不是无菌,长时间在创面附着容易感染。
3.伤口用白酒冲洗。不少人认为白酒可消毒杀菌,受伤后往往会想到使用白酒,如果创面皮肤无受损,白酒通过挥发酒精可以降温;当皮肤破溃时不会对创面带来任何好处,不仅增加疼痛,还造成创面加深,在创面大面积使用还容易发生酒精中毒。
4.使用民间土方。麻油或狗油调合的中药,烧过的草灰等,将它们涂在创面上,不利于后续治疗,特别是麻油狗油,在创面早期应用不利于排出渗出物,长时间淤积渗出物容易感染。
5.其他。使用牙膏、绿药膏等,能发挥一定清凉功能,但不能阻止创面持续受损。
烧烫伤后急救,你一定要这样做!
万一发生轻度烫伤,首先不要惊慌,也不要着急脱下贴身衣服,如汗衫、丝袜之类,应立即使用冷水冲洗。冷却后小心脱下贴身衣物,避免撕破烫伤产生的小泡。至少冲洗半小时,直到无明显疼痛时停止。一般水温20℃即可。切忌使用冰水,避免冻伤。如手指发生烧烫伤,用冷水浸浴。面部等无法冲洗或浸浴的位置可采取冷敷。冷水处理后擦干创面,涂一层薄薄的蓝油烃、绿药膏等油膏类药物,需要记住,一定风干后涂药,冲洗后禁止立刻涂药,不然没有效果。面部只能暴露在外面,不能包扎。如产生水泡可以使用消毒针筒抽吸或剪个小孔放出液体;水泡破裂则用消毒棉签擦干,保持干燥,防止液体集聚成块。烧烫伤后忌用紫药水涂抹,避免对创面变化观察造成干扰,可以在创面皮肤上覆盖保鲜膜,阻止细菌侵袭。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