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上的神秘“图腾”
2020年11月26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浙江医院 沈丹萍

  大家都知道,人之所以能说话、能咀嚼、能有味觉,很大一部分都有我们舌头的功劳,事实上这位“功臣大将”也是透露我们自身健康情况的“先知部队”。

  舌,本身是由很多横纹肌组成的肌性器官,外表存在特殊的粘膜,尤其舌背粘膜是组成舌苔的一个主要部分。它的血管和神经分布极其丰富,其粘膜上皮薄而透明,古人云:舌是人之命脉,因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均与舌根相连,故能十分灵敏地反映机体、消化系统和体液的变化。

  在中医领域中有一门非常有技术含量的“望诊”,其实大部分时间“望”的就是舌,医生通过对舌的了解,结合日常习惯等作出诊断。同时它也是最全面、最简单、最合适普通人自己了解身体的一种方法,学会了方法你也能简单的了解自己身体内部,从而作出饮食或者生活习惯上的调整。

  观舌即为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质一般反应五脏病变的血分。一般医生会通过舌头的四个区域来诊断对应位置脏器情况:舌尖多反映心肺的病变,舌中多反映脾胃的病变,舌根多反映肾的病变,而舌两侧多反映肝胆的病变。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所生。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舌苔舌质多候五脏病变的气分,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的阴阳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

  正常健康的身体舌头为淡红色、苔薄白、舌下经络无静脉曲张,但是现阶段人们由于生活中种种压力和病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需要靠药物治疗,甚至有些患者总感觉身体不适,但始终不知不适的根本原因在哪。为此简单为大家整理出了几条中医领域常见的几种舌诊病症:

  1.舌边有齿痕:多是由于舌体胖大受齿缘压迫导致,体内不能运化水湿,导致舌体胖大,因此在临床上多发于脾虚、湿盛或阳虚。

  2.舌苔偏厚:一般临床表现为整天头昏沉重,身体乏力,好像没有睡醒觉,四肢沉重,浑身不舒服,有时还会发热,怕冷,怕风,流鼻涕,同时伴有小便黄,大便稀溏,油光满面,有时还长痘痘。因此舌苔白厚为痰湿体质,体内湿气重。

  3.舌苔偏红:患者如存在失眠多梦、口干舌燥、心烦意乱等临床症状,甚至有个别严重患者出现舌苔发红或者红紫色的瘀点,提示体内有瘀血。其次心脏病病人也会出现舌头发红,并且会伴有心慌、气短等情况,结合以上症状可以诊断为阴虚火旺导致的上火。

  4.裂纹舌:裂纹舌在门诊并不常见,但是会令患者及其担心,其实这是由于体内阴虚火旺造成导致新陈代谢减慢,或者因脾虚、缺乏维生素导致,患者无需过度担心。

  经过以上简单讲解后,大家可以简单对照镜子作出自我判断,但是如果发现有以上情况还是建议需求专业中医诊断及调理。那在进行舌诊之前需要注意什么?

  (1)吐舌要求:患者应将舌自然伸出口外,充分暴露,要呈扁平形,使舌体放松,不要卷缩,也不要过分用力以免引起颜色的改变。

  (2)对光线的要求:病人面对光线,光线要充足否则舌质及舌苔的颜色不易分辨。

  3饮食后时间要求:一般不宜在病人进饮食或漱口后立即进行舌诊。因食物的摩擦使舌苔变薄;饮后使舌苔变润;食温热或刺激性食物后,舌质变红或绛,均会影响舌诊判断。

  (4)染苔要求:如食用染色食物会影响医生舌诊的判断。

  古话都说:“身体好不好,舌头早知道”,其实早在几千年前,中医老祖宗就已经通过舌诊的方式为患者治疗和调理,在《皇帝内经》中更有对舌诊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它是中医几千年来的传承,是医德医术的主要体现。


责任编辑:王秀萍
标签: 舌苔;舌头;中医;病变;诊断;舌根;阴虚火旺;五脏;裂纹舌;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