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者,约占75%,病死率与致残率极高,且极易复发,复发性中风的死亡率大幅度增加,是当今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脑梗死好发者多为50~60岁以上的人群,常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其中男性发病多于女性。脑梗死患者起病前多有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等前驱症状。而其中起病较缓慢的患者病情多在安静和睡眠中经几小时甚至1~3天就会达到高峰。多数脑梗死患者意识清醒,少数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而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系统体征主要决定于脑血管闭塞的部位及梗死的范围,常见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表现如失语、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
脑梗死高发者日常需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情绪激动,学会自我调整心情,消除恐惧、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居住环境保持安静整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和湿度适宜,避免着凉,光线柔和。日常饮食要清淡忌油腻,每餐不宜过饱,要少食多餐,少吃辛辣、过热、过凉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谷类、鱼类和豆类。改变自身的不良生活方式,适当运动,合理休息和娱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平时起床、起坐或低头系鞋带等体位变换时动作宜缓慢,转头不宜过猛过急,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保持大便通畅。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等疾病者要按时遵医嘱用药,定期去医院进行复查。
而脑梗死患者经治疗恢复出院后,仍需每天进行康复训练,瘫痪肢体应保持功能位。日常按摩肢体,做好被动性训练,活动量逐渐增加,鼓励其早期功能锻炼。降压、降脂,抗血小板治疗是脑梗死防治的三大基石,患者需要遵医嘱按时定量服用药物,勿擅自停药减药或换药。在恢复期,要注意控制血压,将血压逐步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服用的药物中,抗血小板药物要终生服用,在服用期间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血常规。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需要定期检测肝酶、肌酶,如出现肝酶超过正常上限3倍,肌酶超过正常上限5倍,应遵医嘱停药观察。服用抗凝药的患者要定期检查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如患者出现头晕、头痛、一侧肢体麻木无力、讲话吐词不清或进食呛咳、发热、外伤时,应及时在家属陪伴下到医院就诊。
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于自身身体的情况要随时留意,定期去医院进行体检,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不能忽视轻视,也许你对自身身体的一次忽视,会对疾病的预后产生极大的影响。我们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