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患者9240万人,中国已超越印度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糖尿病年轻化趋势明显, 30~45岁的“事业型”人士发病率最快。更让人忧心的是,越来越多的孩子也成了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是一种血液中葡萄糖堆积过多,当机体不能产生足够胰岛素或不能有效利用胰岛素时产生的一种慢性疾病,主要分为1型和2型。前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特点为生产胰岛素细胞被破坏,曾被称为幼年起病型糖尿病,最常见于儿童和年轻人;后者特点为对胰岛素抵抗,也可以从儿童时期患病。
糖尿病患者低龄化已成为一种发病趋势,任何年龄段的儿童都有可能成为糖尿病患者。过去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绝大多数都是1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多与先天因素有关,以女性多见。但近年来,2型糖尿病在青少年人群中越来越多。占整个青少年糖尿病中的20%多,并且发病率增长速度远远大于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多伴有肥胖,缺乏锻炼,摄入过多热量。有的父母担心孩子营养不够,总是恨不得孩子平时能多吃一些,采取“填鸭式”的方法来养孩子,这样会导致孩子身体发胖,血糖过高而诱发糖尿病。
我们身边的很多不起眼的饮料、零食、冷饮中都含有果糖。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果糖也是引发肥胖和糖尿病的“罪魁祸首”。
果糖的摄入短期内对血糖的影响较小,但它很容易被肝脏代谢转化为肝脏和脂肪中的甘油三酯,长期大量摄入果糖很容易导致肥胖、脂肪肝、高血压和胰岛素抵抗等,最终引发糖尿病。除了果糖外,不少奶茶、蛋糕和零食中还含有一定的氢化植物油,也就是反式脂肪酸,经常食用还会破坏心血管的健康。
除了高热量食物和隐性的含糖食品,经常吃高升糖指数食物,血糖也容易悄然走高。高升糖指数食物意味着胃肠消化吸收得快,容易引起血糖的快速升高。相反,低升糖指数的食物消化吸收慢,不容易引起餐后血糖的飙升。
另外,由于孩子体重过重,做运动不方便,孩子就不想运动,从而导致恶性循环,这也是导致糖尿病的原因之一。
很多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在学习期间,由于对疾病的了解不足,又有自卑心理,在同学面前不好意思注射胰岛素,导致血糖控制不佳。所以家长要关注青少年糖尿病,主要的治疗原则重点是心理治疗以及教育,然后配合降糖药物,合理的饮食结构,适量的运动以及做好血糖监测与复查,实则是做好“五驾马车”。同时也要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何为“五驾马车”
1.饮食治疗:由糖尿病或营养师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的工作性质、体重、血糖的水平计算出需要的蛋白、脂肪、淀粉的量,并按3-5餐分配。
2.运动治疗:由医生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有无并发症及程度,确定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
3.药物治疗:由医生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和身体状况,决定采用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
4.糖尿病的监测:定期监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为更好的治疗提供依据,对治疗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是十分有利。
5.健康教育:坚持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管住嘴、迈开腿;监测和保持体重、血压、血脂、血糖的正常水平;戒烟、限酒或不饮酒;良好心态;正规的药物治疗。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