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喜欢囤积物品,反映在药物上也是一样,但是药三分毒,药物不正确的贮存囤积对老人是一种潜在的危害因素,作为家人或者社区医疗人员需要多关心老人,了解老人的心理状态,经常关注老人的药箱,看看是否存在过期药、变质药,同时多与老人交流交流,以了解老人是否正确用药。
老年人生理机能退化、自理能力、学习能力下降,退休综合征、空巢现象、多病缠身、以及孤独、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这些可导致老人在安全用药方面出现诸多问题。研究表明,长期服药治疗的老人在自行用药时,发生危险的概率比年轻患者高出2.5倍。
居家老人用药常见问题包括:错误使用药物、自行中断药物、服用过期或者变质药物、随意同时服用非医嘱药物、不合理放置药物、不重视用药中的不良反应、不关注用药过程中血压、血糖的变化。概况以上问题可归结三大方面:居家药物的贮存管理不善;居家老人用药依从性差;居家老人服用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高。分析不合理用药的原因不外乎包括医生方面的医嘱处方不当、用药指导不合理;照顾系统方面的评估缺少,社会支持不够,用药指导缺乏;患者自身方面的服药能力差、依从性不够、滥用抗生素、中药及保健品等。
那我们应该如何来帮助老人进行药物管理呢?
首先,我们要做好老人居家药物储存管理的指导。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过家里老人的药物保管情况,会不会定期帮助老人整理药物。在我们老年病房,护士会定期帮助患者整理自理药物,过期、变质的膏药、开了很久没有服用完的糖浆等等这些在老人抽屉并不少见。老年人喜欢开药、囤药,舍不得丢弃过期药物,这些习惯为安全服用埋下了隐患。居家老人的家庭用药的管理包括合理的储存环境及安全的效期管理。包括以下注意事项:
1、储存环境:药柜置于阴凉干燥、避免阳光直射处。如家有认知障碍老人,药柜置于老人不易取到的地方;药品受潮后直接影响疗效,一些需特别注意保持干燥药物比如冲剂、颗粒剂、泡腾片、中药材。
2、药品分类放置:口服药、外用药、注射药分开存放。药物保留原标签,标明药物名称、用法、用量、药的作用、禁忌症、有效期等;不同外用药如滴鼻、滴眼、皮肤外用药膏最好分开放置并红笔明显标识用途。
3、需要冷藏保存的药物应放置在专用冰箱,避免与食物混放,每天检查记录温度,确保温度维持在2-8度;区分冷藏与冷冻的区别;不要把所有药物放置于冰箱,冰箱湿度大,易受潮变质。
4、药物摆放原则:按有效期先后放置;定期检查药柜中药物有效期,距有效期3月的药物及时登记。家庭药柜定期整理,及时清理过期、霉变以及国家明文规定的淘汰药品。
5、一些药物开封后有特定的储存期限,应在开封日在瓶身上标明开封日期、失效时间。不同剂型药物开封后使用效期:一般而言单独包装的板状药物或颗粒剂只要在说明的有效期前使用即可;瓶装药物开启后在半年内使用;口服液开启后在2个月内使用,糖浆开启后在1-3个月内使用,硝酸甘油在3个月内使用;不同胰岛素开启后使用时间遵照说明书,一般在28天内使用;大都眼药水开启后一个月内使用;外用药膏一般2个月内使用;医院配置的营养液开启后在24小时内使用。
6、辨别放置不当或过期而变质药物。虽然有些药物还在有效期内,但仍会出现变质现象,比如片剂表面出现斑点、膨胀、粘连、裂缝甚至变色;硬胶囊出现受潮粘结、破碎,软胶囊出现破裂漏药、粘连或异味;颗粒剂出现受潮结块、异臭;溶液及糖浆出现絮状物、浑浊、沉淀、分层及发酵、异味;软膏、乳剂出现融化、分层、硬结、渗油、变色、颗粒析出、甚至霉败异臭等等,发现以上情况,说明这些药物已经不能使用。
说完药物的储存管理,接下去说说居家老人安全服药的指导。安全用药管理需要注意以下这几个方面:
1、首先最重要的是按医嘱服药,评估服药能力,照顾者协助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方法服用正确的药物,避免漏服、误服、多服;
2、其次指导患者或照顾者建立并填写服药记录单,记录内容包括服药名称、用法、用量、起止时间、是否发生不良反应等记录药物过敏史,这是老人是否正确服药的依据;
3、三是定期复查,携带用药记录单与医生核查用药情况;用药中需要监测的化验指标的及时复查,加药、减药严格遵医嘱。
4、四是指导用药中不良反应的自我观察:如华法林:出血症状;降糖药:低血糖表现;降压药:体位性低血压;
5、五是做好特殊状态老人的服药指导,比如失智症老人的服药。
6、六是做好非处方药及保健品的管理。告诉老人不要轻信保健品,而且很多保健品可能与正在服用的药物有反应,一定要谨慎服用,最好征询专业医生意见后在服用。
社会老龄化让越来越多的慢性共病老年人居家养老,一体多病让他们与药共存,正确用药,科学储药可更好的保障老人生命安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