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5岁的周大伯(化名)是著名的“三高”人士,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已陪伴他十余年。周大伯每天都要吃一大把的口服药,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抗血小板药、抗凝药等等,吃的药比他每天吃的饭还要多。不仅如此,他还每天都把血压血糖记录在小本子上。
周大伯生性小心细致,把他自己的血压、血糖、血脂“拿捏”得死死的,因为他知道,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排名第一位,三天两头就到家附近的社区医院进行定期的心电图、血管B超、心脏彩超检查。
怎么还是会痛?
尽管如此严防死守,今年2月,仍然发生了一件令周大伯难以接受的事。
初春的一个早上,春寒料峭,周大伯感到胸前区疼痛,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又心绞痛了,因为最近一两个月经常会出现,不过稍微过一会儿就好了。好吧,先吃一把速效救心丸。但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周大伯吃了随身携带的速效救心丸,胸前区疼痛仍然久久不能缓解。那就赶紧去大医院检查吧,周大伯在家附近的大医院经过全面的检查之后,心电图、心脏B超、心肌酶谱等均显示正常,排除了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只好回到家里休养。
回到家之后,疼痛仍然反复出现,吃了很多扩血管药都不见效,并且胸前区疼痛范围又扩大到了上腹部,周大伯又去了几家三甲大医院的心血管科就诊,得到的回答都是没有冠心病心绞痛。周大伯只好又回到家里,平时一直关注“浙江医院”微信公众号的他,不死心通过公众号进入浙江医院互联网医院找到肿瘤专家进行网上就诊,原本只是想跟医生简单聊聊天,正是这一次他根本不放在心上的网上就诊,救了周大伯。
又是肿瘤惹的祸
接诊的浙江医院肿瘤科主任吴稚冰主任医师和肿瘤科副主任江皓副主任医师细致地询问了周大伯的症状,发现他的疼痛部位比较广泛,症状特殊,非常可疑,存在胃肠道肿瘤的可能性非常大。
由于网上问诊的局限性,建议周大伯立即来院就诊。第二天,周大伯来到浙江医院肿瘤科进行了肿瘤指标、CT以及胃镜检查,最终的结果令周大伯猝不及防,肿瘤指标显示癌胚抗原已达到了1733ng/ml(正常值0-5ng/ml),CT显示胃体小弯侧壁明显增厚,肝脏多发转移灶,直径更是达到了5.5cm,胃镜发现胃窦胃体高低不平菜花状新生物,累及1/2腔,活检病理显示腺癌。周大伯防“三高”防了一辈子,却没有防住肿瘤这个杀手。
尽管已经确诊,但是周大伯已是75岁高龄,并且伴有多种严重基础疾病,为进一步的抗肿瘤治疗带来非常大的难度。抗肿瘤治疗,尤其是化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对患者的体质状况要求非常高。并且周大伯年事已高,整体的耐受性更差。
在老年肿瘤治疗领域,吴稚冰和江皓带领的浙江医院肿瘤科团队是全国老年肿瘤治疗的先驱,在肿瘤热物理绿色疗法、免疫靶向耐药逆转、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肿瘤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学术地位。经过全面评估后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周大伯接受了规范标准的抗肿瘤治疗,4个疗程后复查癌胚抗原显著下降,肝脏的转移灶明显缩小,周大伯也恢复了往日的活力,能吃能睡能跑能跳。“肿瘤并不可怕,积极面对积极治疗,同样能战胜它。”周大伯感慨道。
胃癌发病率逐年升高
吴稚冰介绍,胃癌是消化系统十分常见和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年最新全球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胃癌新发病例数达108.9万,位居第五;死亡病例数达76.8万,排在第四位;其中47.8万(43.9%)新发病例、37.3万(48.5%)死亡病例发生在中国。每年有近一半的胃癌新发在中国。如果按照一年365天来算的话,我国每天约有1022人死于胃癌。这意味着,大概每一分钟都有人因胃癌而失去生命。
江皓指出,老年人依然是胃癌的高发群体,最近刊发在《中国临床肿瘤杂志》的一篇《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研究数据显示,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从30岁后,胃癌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七八十岁左右发病率最高。
国际权威杂志《柳叶刀·肿瘤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遗传风险和生活方式是导致胃癌的两大关键因素。胃癌发病风险随着遗传风险而升高,中度遗传风险和高风险人群胃癌发病率分别是低风险人群的1.54倍和2.08倍;而无论遗传风险如何,胃癌发病风险随着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增加而升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偏好高盐、辛辣、烫食,不舍剩菜剩饭,抽烟喝酒、睡眠不足等。此外,大量研究证实了幽门螺杆菌(Hp)在胃癌发生中的致病作用,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幽门螺杆菌归为胃癌的I类致癌物。中国Hp感染率达到50%,部分地区可能达到60%-70%。总感染人数超过7亿;由于中国多数家庭采用共餐制,这会造成Hp交叉感染。
4
预防胃癌,牢记这3点
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在遗传低、中、高风险人群中,坚持4种健康生活方式(即不吸烟、不喝酒、少吃腌制食品以及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胃癌的10年绝对发病风险分别降低了0.82%、0.94%和1.12%。也就是说,只要采取2~3项健康生活方式,就能避免部分非遗传层面的胃癌风险。
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提倡公筷和分餐制以减少感染Hp机会。既往研究表明,根除Hp能够降低胃癌发生风险,值得注意的是,根除Hp预防胃癌的最佳时机是在发生胃萎缩、肠化前;因为胃萎缩的发展过程具有“不可逆转点”,因此及时干预是预防癌变的有效手段。
高危人群及时进行胃癌筛查: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指出,我国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的定义为年龄≥ 40岁,且符合下列任一项者:
1.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2.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3.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以及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4.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5.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