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不要怕!
2021年05月11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浙江医院 牛典利

  一大早,科室的陪护李阿姨慌慌张张的找到眼科的徐主任,焦急的说:“徐主任,快给我看看吧,我的眼睛出血了,好大一片呢!”一边说着一边扒开眼睑露出眼上一片血红。浙江医院眼科徐洁慧主任检查后,告诉她:“不要慌,你这就是眼结膜下出血,过几天就好了。”

  那么你知道什么是结膜下出血吗?为什么会发生眼结膜下出血呢?结膜下出血怎么治疗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唠唠结膜下出血。

  眼结膜下出血是由于结膜小血管破裂产生出血的情况,特别是毛细血管,多为自发性出血,也可见于眼部手术、外伤后。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白眼球”出血了。

  为什么会发生结膜下出血?自发性出血多见于老年人,情绪激动、剧烈咳嗽、喷嚏、便秘、用力揉眼等是常见诱因。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各种血液病等各种会导致微小血管损伤及凝血功能异常的疾病亦可发生。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也可导致结膜下出血,如抗凝药物(阿司匹林、华法林等)。冬季天气干燥,室内外温度差异大也成为多发原因。

  结膜出血是肉眼就可以看到的,一般情况下不会对患者的视力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患者没有症状,常常是照镜子或他人提醒才发现的。大多数人出血量不多,但颜色鲜红,患者会觉得焦虑害怕;很少数人出血量比较大,整个白眼球被血充满,会有异物感或眼睛发胀。

  下面来说说李阿姨比较关心的怎么治疗。其实,轻微的眼结膜下出血大多数7-12天可以自行吸收,无需特殊处理。对于出血面积较大的,初期可以用冰袋或毛巾冷敷双眼,促进止血,两天后可热敷促进血液吸收。每日3-4次,每次5-10分钟,一般半月内出血可完全吸收。

  经过徐主任的解释,李阿姨整个人轻松了很多,很高兴的说:“以前没遇见过这个,以为自己眼睛得了什么大病呢,现在不用那么紧张了”。结膜下出血如果是偶然出现一般不会有大问题,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对视力产生影响。但如果反复出现结膜下出血就不能大意了,要及时到医院查找出血原因,对症处理,千万别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当然,日常生活中遇到眼科急症,还是应该及时就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

责任编辑:林辰辰
标签: 阿姨;出血量;自发性;眼球;阿司匹林;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