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9岁的汪女士患有焦虑障碍已经10多年了,生活起居都是自己的老伴在照顾。平时还能和老伴一起下楼走一会,最近的焦虑情绪加重,不愿意活动了,活动量大大减少,每天一坐都是一整天。近段时间反复出现了心慌、胸闷明显,坐立不安,心烦失眠,当地医院发现其氧饱合度下降,还存在发热等症状,建议送往上级医院就诊。汪女士由老伴陪同来到了浙江医院灵隐院区心内科。
入院时,汪女士大汗淋漓,伴有氧饱和度下降,体温38.5℃,急查血提示D-二聚体8.75mg/l,氧分压71mmHg。医生通过生命体征和血检查发现,汪女士血液中的含氧量不足,而且血液粘稠度高于普通人,结合病史为心身疾病伴发躯体症状,马上嘱其卧床休息、吸氧及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改善缺氧情况,并积极寻找病因。
医生首先考虑栓塞性疾病不能排除,立即急诊行肺动脉CTA,检查结果提示两肺多发肺血管栓塞。病因明确后,予低分子肝素抗凝等综合治疗后,汪女士的氧合度逐渐稳定,胸闷、心慌等相关症状有所好转,坐立不安的情况也有减轻,心烦、失眠症状没有了。胃口好起来了,也愿意活动了,睡得也比以前香,焦虑情绪也明显改善。
肺栓塞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临床上常常表现为顽固性低氧血症、气短,呼吸困难,咳血、晕厥等症状。急性肺栓塞是最常见的致死性心血管疾病,有较高的发病率和隐匿性,常见于有下肢静脉血栓病史病人。对于长期服用精神科药物的患者,病人活动减少,具有易栓性,临床诊疗上应高度警觉及重视,及时复查D-二聚体、双下肢动静脉B超、心脏彩超、肺动脉CTA等相关检查,及早对疾病作出诊断。
得了肺栓塞的患者,需要注意些什么?首先饮食上要低油脂、多食高纤维素食物、多食果蔬、少食加工食品等,注意控制体重,同时也可多食抗凝食物,如山楂、香菇、草莓等。其次对于抗凝药物的治疗要按时服用,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注意有无出血情况。短期内要尽量卧床休息,避免栓子脱落,造成再次栓塞,病情允许后就要做到尽快下床活动,促进静脉回流,适当功能锻炼,如直腿抬高等。当然疾病最最重要 的还是预防,那么对于长期服用精神药物的患者平时应戒烟少酒,多活动少久坐,保持健康体重,合理饮食。如果出现了反复胸闷心慌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