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知多少
2021年04月28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浙江医院 尹锐敏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疾病健康知识宣教的手段呈现多样化,疾病知识的普及率已大大提高。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的疼痛,亦被广人人群日益熟知,但慢性疼痛的发生率仍不容乐观,在美国,约11.6%的人口患有慢性疼痛;在中国,每年仍有约30%的中年人、60.2%的老年人被慢性疼痛折磨。慢性疼痛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影响了全球约1/5的成年人。

  2020年,慢性疼痛已被国际疼痛学会列为疾病的一种,足以可见国际社会对慢性疼痛的关注。那你对慢性疼痛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国际社会对慢性疼痛是如何定义的。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将慢性疼痛定义为"超过正常的组织愈合时间(一般为3个月)的疼痛".也就是引起伤害性刺激损伤已痊愈而疼痛依然存在的一种状态,它常常伴随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和身体反应.因此它既是一种生理反应,又是一种主观的自觉症状。截止到目前,还没有一种明确的身体指标能针对性的反映患者本身的疼痛程度。也就是说,除了我们本人,没有人或者指标能如实反映慢性疼痛发生时我们自己的切身感受。所以,慢性疼痛是由疼痛进展而来的,我们对疼痛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疼痛的结局,痊愈或者进展为慢性疼痛。更棘手的是,疼痛还只是疾病的一种症状,而慢性疼痛则已被打上疾病的标签。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慢性疼痛是如何形成的。造成慢性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如意外外伤、感染、炎症等,且在组织愈合后依旧持续。慢性疼痛常导致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在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方面的改变,因此被归类为一种复杂的神经生理紊乱性疾病。

  再次,我们来了解一下慢性疼痛的危害。对个体而言,一方面是主观能感受到的身心疼痛。古往今来描述这类的词数不胜数,像撕心裂肺、死去活来、摧心剖肝、肝肠寸断等描述的大多数是身体上的感受;而痛不欲生、心如刀割、痛心入骨、悲痛欲绝、悲从中来、透骨酸心等描述的大多数是心理的感受。另一方面是客观上的影响,慢性疼痛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还会对患者的工作、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危害,每年都会有一部分人因疼痛而失去工作、丧失劳动力、发生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对社会而言,慢性疼痛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慢性疼痛的流行率高达12% ~ 30% ,甚至更高。这一健康难题不仅给病人带来了巨大的病痛折磨,还给社会造成了数以亿计的经济损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慢性疼痛的发生不是一日之功的,但也不是不能避免的,关键在于疼痛发生时怎么想、怎么做。而且请你相信,通过你自身的重视和现在的医疗技术,大部分的慢性疼痛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你想过无痛的生活,对待疼痛,那就像对待敌人一样,从思想上重视,从战术上藐视,无痛的生活终会到来。

责任编辑:林辰辰
标签: 疼痛;国际社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公共健康问题;中枢神经系统;摧心剖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