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失智老人实现有效沟通
2021年04月28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浙江医院 袁淑梅

  你有过无法与人正常沟通交流的无奈经历吗?你接触过患有失智症的这个特殊人群吗? 你能与失智老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吗?在这个全球老龄化的社会,根据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总失智率达到7.6%,年龄越大,失智率就越高。失智早期主要表现为健忘、唠叨、反应迟钝等,很多时候被认为是人在衰老过程中的常见现象,也正是这种不了解与不重视致使对失智老人照护的忽视。而且,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以居家为主,社区照护仅占1.5%。因此,了解失智症,学会与失智老人有效沟通已经成为当代人一项必备技能。

  说到失智症,这是一种以记忆障碍,判断力、计算力、理解力等智力减退,性格改变,生活能力、社交能力逐渐丧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类脑部疾病。而失智老人由于其记忆的退化及性格的改变,很多时候难以沟通交流,这也意味着我们很难了解到老人的主诉与生活需求,照护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隐患。为了规避这种风险,我们需要了解清楚失智老人本身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与有效手段。

  失智老人由于认知功能减退,导致近期或远期记忆下降,思维判断能力与语言功能也下降,同时可能并发抑郁或精神行为上的异常。除可以通过药物与非药物联合干预来延缓认知功能减退之外,我们需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或者有利的社区环境,为失智老人提供一个充满宽容、理解、支持的环境,以降低其对外界的心理防线;同时给予失智老人足够的尊重、理解与鼓励,基于其病情发展阶段提供相应的帮助,鼓励老人积极生活自理。在这些基础上使用我们高效的沟通技巧,例如:

  1)善用肢体语言,利用手势比划来表达,与失智老人有目光接触,同时进行身体接触如握手互动等,消除失智老人的紧张感,为语言交流奠定信任的基础。

  2)每次只谈一个核心问题,说话语速宜缓慢,语句应精简,句子的结构尽量简化。失智老人理解能力减退,因此避免使用复杂语句,也应避免一次谈及两个及以上问题。

  3)简化复杂的口头指令,将指示细分成一个个简单的步骤,也可做出示范。就好比学习一段舞蹈时,需要将一连串的动作分解成一个一个简单的节拍,跟着老师示范以便于理解记忆。例如:“咱们先吃饭,吃完饭再出去晒太阳”,这样的指令对于失智老人来说稍复杂,应细分成两个指示来进行。

  4)多使用老人常用的词语或者表达习惯,模仿其用语习惯进行交流,这样更容易唤起老年人的记忆和反应。

  5)揣测老人想要表达的意思,提示用语。有的时候失智老人可能会一时想不起来或者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表达,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根据老人的面部表情及手势习惯来揣测其意思,同时选择通俗易懂的词,通过暗示及诱导,让老人自己口头表达出来。

  6)在交谈过程中不宜转移交谈的对象,避免转头与他人交谈互动,即尽量避免沟通中断,以免打乱老人的思绪,也有助于维持老人对我们的信任,感受到尊重。

  7)避免在老人面前谈论病情,因为尽管失智老人认知功能减退,但仍然存有主观感觉,会因外界的人和事而产生情绪波动。因此,为了保证老年人良好的积极的情绪心态,我们应做好病情保护。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足够了解失智症,学会与失智老人有效沟通,才能更好地关注到老人的身心状况,满足其生活需求与心理需求,有效防止失智老人“灾难性反应”的发生,从而实现高质量的长期照护。

责任编辑:林辰辰
标签: 老人;认知功能;有效沟通;老年人;病情;手势;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