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腕管综合征?
2021年04月28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浙江医院 俞晓燕

  现今社会节奏飞快,人们对电脑的依赖越来越大了,上班族常常坐在办公室操作着电脑。久而久之,一种最常见的周围神经被挤压的疾病——腕管综合征就会找上门来。

  腕管综合征是腕部长期过度活动导致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卡压而产生的疾病,俗称“鼠标手、键盘腕”。发病率非常高,好发于以手部运动为主要工作内容的职业人群,比如经常敲键盘、点鼠标为主的人群,开车的司机,教师,手工业操作者等,高发年龄为30-60岁,以中年女性多见,其中,绝经期女性占双腕发病者的90%。

  在我们的手掌与前臂的连接处,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结构——腕管。它像一个隧道,有正中神经、指浅、深屈肌腱、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穿过其中。由于“管小内容物多”,当手腕部受到长期压迫时容易引起腕管内正中神经受压,从而引起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手部正中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是特征性症状,表现为拇指、食指、中指麻木、疼痛,开始为间歇性,渐渐呈持续性、进展性,可放射到肘、肩部。常在夜间或清晨及劳累时加重,患者常常会夜间痛醒,甩手、局部按摩或上肢悬垂于床边时症状缓解。叩击腕部正中神经部位,患者手部的正中神经支配区域会出现放射性疼痛或感觉异常。患者前臂与地面保持垂直,屈曲腕关节,40秒后会感觉症状加重。

  运动障碍表现为拇外展、屈曲和对掌肌力减弱。压迫腕掌侧可加重症状。做抓、握、搓、捻等动作时费力,严重者可见鱼际肌萎缩、瘫痪。

  慢性腕管综合征时间较长,一些较为严重的病症因为腕管内压迫时间较长,可能导致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可能出现双手运动无力、不灵活,神经受损不可恢复。

  对于症状较轻的腕管综合征患者,一般建议保守治疗为主,经过休息,口服营养神经药物,局部注射治疗,腕部固定治疗及综合康复治疗等保守治疗,即可取得理想效果,可以使得不适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而对于症状较重或者管壁增厚、腕管狭窄等不可逆症状,可行手术治疗。

  腕管综合征是慢性疾病,发病与职业及生活有很大关系,因此,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方式有助于腕管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要合理组织劳动,连续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应有适当的工间休息,工间休息时可做手腕部锻炼操,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疲劳,增强耐受和适应能力。应用个体防护用品,如减震手套、护腕等;以加强手腕部保护,避免或减轻损伤。平时应养成良好的坐姿,不论工作或休息,都应该注意手和手腕的姿势,保持手腕伸直,不要弯曲,但也不要过度伸展;肘关节成90°,坐时背部应挺直并紧靠椅背。在使用电脑时,手腕要处于中立位,与前臂保持一条线,必要时可在腕关节下垫手枕,以支撑手腕。对于有职业病倾向的患者需要定期随访、检查。

  手臂是我们身体上重要的器官之一,没有了手,我们大概什么都不能干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健康、正确的用手习惯,远离腕管综合征。

  ·

责任编辑:林辰辰
标签: 腕管综合征;神经;前臂;运动障碍;肌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