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肌少症?
2021年04月27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浙江医院 江碧艳

  关于肌少症的报道中曾有这么一句话:“死神”更喜欢年轻的胖子,这不禁让人发问,那“死神”喜欢年老的胖子吗?为什么饮食能改变运势呢?

  肌少症,顾名思义,就是肌肉减少所引发的疾病,准确来说,是指因持续骨骼肌量流失、强度和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综合征。

  那么肌少症在哪个年龄层面发生率最高?实际上,人体大约从35岁以后,肌肉就开始以每年1%的速度逐渐减少,到了60岁,男性体内肌肉含量仅相当于年轻时的75%。所以肌少症是老年人不可逆转的自然趋势。

  一般情况下,男性从40岁左右就可以觉察出肌肉减少的变化,此时体型开始发胖,腰部快速变粗,腹部快速膨出。所以当你还是一个年轻的胖子时,“三高”症、“冠心病”、“痛风”等各种慢性病已经开始缠上你了,并且导致健康风险增加。这或许是不注重锻炼的结果,也或许是不注重饮食的结果。但是从国内外大量的文献中发现:最重要的还是未关注体脂的控制,把肥胖归咎于吃太多、运动不足,其实肌肉减少,基础代谢率降低才是问题所在。肌肉储存量不够和肌肉丢失量过快等因素造成人体的基础代谢率降低,脂肪加速堆积,引起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发;肌量减少后,导致机体力量变弱,容易跌倒、骨折、失能等,躯体功能逐渐弱化,诱发高血压、糖尿病等营养相关慢性病,甚至导致死亡。

  但是到了老年人群开始,大部分的老年人因担心“三高”,或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基础病和慢病,不敢摄入各种肉类食物,过于关注身体的体重变化,一段时间之后,体重确实是减轻了,但轻掉的是肌肉,体脂没降低反而变高了。由于蛋白质摄取过少、内分泌失调等原因造成生长激素下降、荷尔蒙如睪固酮下降,或是因为活动减少,神经刺激不足、血管流速变慢,加速肌肉流失,反而人变得越来越虚。

  可见,年轻的胖子和年老的瘦子都有可能是肌少症的“欢喜人群”,大量国内外文献均表明,肌肉是负责基础代谢的,每增加1Kg肌肉,就会消耗>2.6Kg脂肪,如果肌肉越来越少,吃得再少也会变胖。只有蛋白质营养充足的饮食可有效地维持氮平衡,从而保持更好的肌肉指标和体力活动能力;而低蛋白质饮食则使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从而加速肌肉萎缩。

  另有一点值得特别强调的是,文献上可以查到欧美国家老年人蛋白质营养状况的调查数据。10%居住在社区和35%接受机构护理的欧洲老年人蛋白质摄入达不到维持肌肉完整性的最低摄入量(0.7g/kg.d)的要求。而我国自2002 年-全国膳食营养状况调查以后,就查不到老年人膳食蛋白质营养状况的数据。19年的数据缺失,说明我国对肌少症认知的低下。

  那么如何“食”走肌少症?首先应该是加强健康知识的普及,其次是注重饮食结构的调整,增加优质蛋白质(牛肉、鸡肉、瘦肉、豆制品)、维生素D的摄入,国际上推荐:65岁以上老年人蛋白质基本推荐摄入量为1.0g~1.5g/kg.d;患有严重疾病或创伤的老年人需〉1.5g/kg.d。再次是注意蛋白质摄入的最佳时间。身体吸收蛋白质的最佳时间是早上和晚上。早上刚起床,经过一夜睡眠,体内的能量消耗得差不多了,这时候补充蛋白质比较容易吸收。晚上即将入睡前,可选择喝杯牛奶,在安静的睡眠中充分吸收营养物质。同时增加适量的有氧运动和适当的抗阻运动。抗阻运动包括器械、弹力带、哑铃等;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即使是做家务,都可以有效预防肌肉的减少和萎缩。当然,在补充蛋白质的过程中,注意不要过量摄入蛋白质,多余的蛋白质并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反而会加重肝肾器官的负担导致功能异常。

  最后,奉上一首简单好记的口诀,方便记忆:

  健康肌肉说

  时光匆匆去又回,人体衰老在所难免,

  谁说千金难买老来瘦?

  咱是千金难买老来肉;管对嘴迈对腿!

  阻止肌肉“用进废退”,优质蛋白最关键;

  要想食来运转,荤素搭配瞧一瞧;

  有氧抗阻总动员,家务劳动少不了,

  体脂体重两手抓,誓力控制目标值;

  “存肉”比存钱更重要,更重要!


责任编辑:林辰辰
标签: 肌肉;蛋白质;老年人;基础代谢;慢性病;糖尿病;蛋白质营养;最佳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