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痛风,相信很多人会联想到嘌呤。那么,嘌呤又是什么呢,嘌呤是怎么产生的呢,它又该何去何从呢?痛风了又该如何治疗呢?
医学上是这么解释的——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晶体诱发的炎症性疾病,长期嘌呤代谢活跃、嘌呤摄入过多或尿酸排泄障碍,均可导致高尿酸血症。长期高尿酸血症可引起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尿酸盐晶体沉积,进而出现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和软组织炎症、痛风石沉积、慢性关节炎和关节损坏。高尿酸血症亦可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盐结石形成。综上所述,这一系列的表现就是痛风,所以说痛风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种综合征。简单的来说就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所导致的一种慢性代谢紊乱引起的炎性疾病。一般是体内尿酸过多,但是又排不出去,导致尿酸结晶在关节、体液和组织中积聚而导致痛风。
临床上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继发性痛风和原发性痛风,其中继发性痛风是指基础疾病引发高尿酸血症从而造成的痛风,排除了基础疾病的因素出现的痛风就是原发性痛风,还有一小部分痛风患者因为自身有代谢异常的遗传性疾病,因而也会发生痛风。
痛风的发病分为几个阶段,一开始是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第二个阶段是急性发作期,这个阶段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单关节的红肿热痛,多发于跖趾关节,发作时间快,几星期以后就是慢性期,患者会呈现一个反复发作的状态,还会形成痛风石,另外还会有一个后续的慢性损害期,造成肾功能不全,尿毒症
痛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但高尿酸血症是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痛风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比较女性多发,且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本身有一些基础病的患者,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以及脑血管疾病史的人群。还有长期嗜酒(啤酒中嘌呤成分含量比较高)、长期喜欢吃肉类、动物内脏及部分海鲜如贝类(属于高嘌呤食物)的人群发病风险较高。
痛风,病如其名,它像疾风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患者其实处于高尿酸状态,但是尚未发生痛风,从血尿酸增高至症状出现的时间可达数年,有些可终身不出现症状。急性期痛风患者通常表现为急性关节炎表现,表现为关节突发剧痛,数小时内到达高峰,受累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首次发作累及单一关节,单侧第一跖趾关节最常见;一般发作大部分能在两周内自行缓解,红肿消退后受累关节处皮肤脱屑。痛风患者在耳廓,或者关节周围以及鹰嘴、跟腱等部位出现大小不一的、隆起的黄白色赘生物,这杯称之为痛风石,痛风石是痛风的特征性临床表现。痛风还有慢性关节炎表现,慢性关节炎多见于未规范治疗的患者,受累关节非对称性不规则肿胀、疼痛,关节内大量沉积的痛风石可造成关节骨质破坏,导致患者出现关节畸形,尤其在手和足,并可造成残疾。此外,病程较长的痛风患者,可有肾脏损害,出现血尿、排尿困难、水肿等。
一般来说,进行关节穿刺液或痛风石样本检查,可通过其中是否有尿酸盐结晶,确诊是否患有痛风。
痛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控制疾病发展、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极其重要,尤其对于高危人群,要定期进行体检,平时要注意检测血液尿酸浓度。进行血尿酸普查可以及时发现高尿酸血症,对于早期发现和早期防治痛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痛风患者早期积极降尿酸治疗,可延缓或阻止脏器损害。
在治疗方面,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期推荐及早进行抗炎止痛治疗;对于慢性痛风关节炎或痛风石的患者,应行降尿酸治疗,将患者血尿酸水平稳定控制在一定范围,有助于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必要时可选择剔除痛风石等手术治疗,可避免长期发展导致关节变形。
痛风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如果及早诊断并进行规范治疗,并配合医嘱调整饮食、生活习惯,大多数痛风患者可正常工作、生活。
说了这么多,大家对痛风多了解一点了吗,希望大家重视身体反馈给我们的信号,对疾病能够早知道,早预防,早治疗,早期康复呢!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