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这种病会“吃骨头”!而且误诊率极高
2021年01月11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浙江医院 吴玲珑

  骨质疏松可能是很多老年人会出现的问题,大家都会认为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大,身体里的钙质流失所导致。但是如果有人告诉你骨质疏松有时是因为血液病引起的,你会不会大吃一惊呢?

  92岁的唐奶奶(化名)曾是一名抗战老兵,退休后子孙满堂,孩子们无不希望她身体健康,安享天年。然而去年,唐奶奶开始骨质疏松、浑身骨痛难忍,来到浙江医院后,查出了一种会“吃骨头”的血液病——多发性骨髓瘤。

  补钙不是万能的

  这种血液病爱“吃骨头”

  “多发性骨髓瘤,顾名思义是主要影响骨髓正常造血和免疫系统的恶性血液肿瘤。”浙江医院血液科主任沈益民主任医师解释称,与大多数恶性血液肿瘤类似,患者贫血的发生率约为40%至60%,并且几乎所有患者都出现免疫功能低下。

  由于骨髓与骨组织的天然内在关系,骨髓瘤细胞侵蚀骨组织导致骨量减少,临床表现为骨损害,例如骨质疏松、骨痛、压缩性骨折甚至病理性骨折。据统计,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发生率最为常见,超过了80%。

  骨质疏松作为一种常见骨病,其背后的原因有时并不简单,多发性骨髓瘤常常披着骨质疏松的外衣肆意地侵害人们的健康,却往往“逃脱”了针对性的正确治疗。所以,沈益民建议:千万不要轻视骨质疏松,更不能把钙剂当作万能神药,遇到骨质疏松的困扰,还是要去正规的医院找专业的医生及时就诊。

  初诊时误诊率高

  多发性骨髓瘤的几大症状

  多发性骨髓瘤多发于40岁以上,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者往往以贫血、骨痛及肾病起病,化验检查显示明显的球蛋白升高及高钙血症。

  由于临床表现多样并且缺乏特异性症状,因此早期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比较困难。出现相关症状后,患者往往会到肾内科、骨科等科室就诊,造成初诊时误诊率高,并且通常会耽误治疗,有时甚至会耽误半年或更长时间。唐奶奶本身患有2型糖尿病、心房颤动、高血压等慢性病,出现身体不适时家属曾带其至外院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骨科等多科室就诊,查来查去查不出问题,让她终日在难熬的骨痛中煎熬。如今,她在确诊后接受了针对超高龄老年患者的缓和化疗方案后情况稳定,骨痛消失了,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不久前,唐奶奶还戴上抗战勋章、兴冲冲参与了最新版全家福的拍摄,别提有多高兴了。

  早发现早治疗,浙江医院血液科高宇医师介绍,多发性骨髓瘤的几大症状包括:

  症状一:

  贫血

  贫血是骨髓瘤的首发症状。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脸色苍白的贫血现象,通过血常规检查就能确定贫血。而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贫血的症状会加重。

  症状二:

  淋巴结肿大

  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肾等器官出现异常肿物或异常肿大时,很可能就是骨髓瘤引起的。

  症状三:

  不明原因骨疼

  骨头疼、骨骼变形是骨髓瘤很常见的症状。骨髓瘤细胞会分泌出细胞活性因子,从而将破骨细胞全部激活,破坏骨质,紧接着就会出现骨头疼痛,胸痛、肋骨疼痛的症状。由于癌细胞对于骨质引起破坏,所以骨髓瘤患者非常容易骨折,这叫做病理性骨折。

  症状四:

  神经系统症状

  有一种类型的骨髓瘤叫做神经系统髓外浆细胞瘤,这些患者出现的症状如记忆力消退、视力减退、嗜睡、昏迷、复视等,这些症状都是非常容易被发现的,发现这些症状之后立马接受针对性的治疗,降低死亡率。

  症状五:

  肾功能损害

  50%~70%患者尿检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高磷酸血症、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可形成尿酸结石。  

  本文指导专家

  沈益民

  主任医师,浙江医院血液科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擅长治疗各类红细胞疾病(贫血、溶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疾病(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殖性疾病)、血小板疾病、出凝血疾病和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擅长运用骨髓移植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各型恶性血液病。

  专家门诊:

  周一上午、周四上午(三墩院区)

责任编辑:王秀萍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骨质疏松;贫血;血液病;治疗;骨折;血液科;奶奶;骨头;骨髓瘤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