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日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宣传活动主题是“携手防疫抗艾 共担健康责任”(英文主题为“Global solidarity,shared responsibility”),旨在强调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加强团结协作,强化压实政府、部门、社会和个人“四方责任”,携手应对新冠肺炎、艾滋病等全球范围内重大传染病挑战,共同抗击艾滋病,为实现艾滋病防控目标、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努力。
11月30日晚,浙江医院预防保健科、社会发展部联合浙江科技学院,为100余名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生动形象的艾滋病科普讲座,浙江医院皮肤科童晓云医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引用了大量真实案例,从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临床表现、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相关治疗政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授课内容丰富详实,现场的同学们认真听讲,活动现场互动频频。
目前,艾滋病在全世界,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迅速蔓延,我国艾滋病病毒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而近年来,高校成为艾滋病感染的重灾区,学生感染艾滋病,也引发了社会上极大的关注,每一位青年学生都要有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避免危险行为,加强自我保护。
大学生在逐渐成为艾滋感染重点人群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医学全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19年,全球约有170万人新感染了艾滋病毒。目前有超过3800万人感染这种病毒。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19年艾滋病死亡人数达到20999人,发病率为10万分之5.0986,死亡率为10万分之1.5036。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死亡25285人,艾滋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约为83%。
近些年来,大学生感染艾滋的病例在迅速增加。前不久,某高校一位“985”大学生被确诊为感染艾滋患者。为此,他不得不休学回家诊疗疾病,还要面对老师同学和亲朋好友的异样目光。
为何大学生会感染上艾滋这种可怕的疾病呢?刘某(化名)曾悔恨地说道,自己从大一下半学期开始,就一直是KTV的常客,而且多次在KTV过夜,偶尔会和朋友“纠缠”在一起释放生理需求。对刘某这样的大学生来说,艾滋病本应该是遥不可及的东西,没想到就这样被轻易传染了。
艾滋病的传播有三种途径
1.性传播:在世界范围内,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艾滋病可通过性交(阴道交、口交、肛交)的方式在男女之间和男性之间传播。性伴侣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
2.母婴传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有可能把艾滋病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在未采取预防措施的情况下,约13的胎儿和婴儿会受到感染。
3.血液传播:(1)静脉注射毒品的人共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2)输入或注入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3)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又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灸针、其他可刺破皮肤的医疗器械,如口腔科器械、接生器械、外科手术器械等。
不会传播的途径:(1)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同进餐,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品、钱币等不会感染艾滋病。(2)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3)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4)蚊虫叮咬不会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的自然病程有三个阶段
1.窗口期:受HIV感染后到形成抗体前一般为2-18周,血中查不到HIV抗体,具有较强传染性。有急性感染症状,但是无法在体内检测到病毒。
2.潜伏期:无症状携带病毒阶段平均为8-10年,不同感染途径潜伏期不同,存在个体差异,没有特异的症状,通过实验室可检测出HIV抗体阳性,具有传染性。
3.急性感染期:潜伏期的2-4周,类似流感症状,通常出现在血清阳转之前,出现发烧、疲劳、咽炎、淋巴结肿大、皮疹等,一般自限性表现(不经治疗持续10天左右,症状可自行消失),仅50%~60%的人会出现。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均具有传染性。
怎样有效预防艾滋病呢?
目前尚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为主的措施。
1.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2.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4.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5.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