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能走啦!没想到做完手术,竟然能在术后一周就下床活动,不再胸闷、气急,感觉真好!” 83岁的朱奶奶(化名)精神不错,谁能想到,她刚刚告别了长达半年动不动就心衰发作的住院生活,日子终于能恢复如常,这多亏了浙江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为其成功完成了经心尖再次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
这是浙江医院在微创心脏瓣膜外科领域的再突破,这一国内领先的微创技术使本已无法承受常规开胸换瓣手术的朱奶奶得到了救治,重获“心”生,且术后恢复迅速,该手术在国内的案例也为数不多。
每天面临猝死威胁
胸闷、气急的她住了半年医院
耄耋之年,朱奶奶愿望不多,她希望自己还能够到处溜达,走走路,看看身旁的风景。但是10余年前做过心脏双瓣置换术的她,半年前感到胸闷、气急,来到浙江医院就诊,被告知生物瓣已经退化。
浙江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何仁良主任医师说,有不少患者因为多年前心脏瓣膜疾病无法修复,最后选择了生物瓣置换。但是,生物瓣膜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使用寿命有限,平均只有10~15年左右,而部分患者因为存在尿毒症、血液系统或免疫系统等疾病而导致生物瓣膜老化速度加快,有人可能只用了5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坏了,而导致反复心衰。
这次朱奶奶出现二尖瓣生物瓣膜退化,只能通过再次开胸手术解决,可是年龄和身体状况都意味着,患者不能承受大手术对身体的强烈冲击。“对于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后再次出现瓣膜损坏,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外科手术再次置换瓣膜,但手术风险比第一次时的更大,尤其是老年患者,还要承担多个脏器功能衰竭的风险。”何仁良说。这可如何是好?
朱奶奶和家人一开始选择了保守治疗,然而反复心衰的她成了医院的常客,每天面临猝死风险,走两步就气急,下个地就胸闷,半年的住院生活,让她和家人意识到,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究竟还有没有办法延长她的生命、提高她的生活质量?最终,她和家人下决心接受经心尖再次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
微创,高精尖
心脏瓣膜外科领域实现突破
折叠的人工生物瓣经过细小的管状输送系统经过心尖,精确到达二尖瓣区,记忆合金缓缓张开……作为心脏瓣膜外科领域的一种高精尖微创手术,何仁良与浙江医院心脏外科首席专家、上海仁济医院薛松教授小心翼翼,花了两个多小时顺利完成了这场“心尖上的舞蹈”,朱奶奶的心脏“新阀门”置换成功。术后第二天拔管,第4天转入普通病房,一周后下地行走,朱阿姨的状况一天好过一天。
何仁良介绍,经导管瓣膜介入手术是近十几年来国外探索并逐渐开展的治疗瓣膜疾病的一项新技术,在欧美指南中,瓣膜介入治疗已被列为外科手术风险中高危患者的替代治疗方案。而经心尖瓣膜置换手术是在心脏正常跳动的状态下,经左侧第五肋间行一长度约5cm的小切口,暴露心尖部、做心尖荷包,通过介入导管输送人工瓣膜到心脏,瓣膜就位后释放并膨胀张开,替换原来的瓣膜,从而完成人工瓣膜置入,恢复瓣膜功能。
这项手术大幅度地缩短手术时间,避免体外循环,最大限度的减少手术对患者的损伤,很好诠释了“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它能够让高龄、合并基础疾病多、病情严重的、传统手术风险大的瓣膜病变的患者得到治愈希望,但也存在手术费用高、生物瓣退化等客观劣势,患者需在医生严格评估下才能选择。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