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9月,丹桂暗香时节,由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筹)和浙江省数理医学会脑血管病精准诊治专委会共同主办,浙江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共同承办的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成立暨首届学术大会、浙江省数理医学会脑血管病精准诊治专委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在美丽的西子湖畔隆重举行。
9月5日,大会在浙江宾馆举行开幕式。浙江医院党委书记严静,院长助理、脑科中心主任万曙以及来自全国的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放射介入和神经护理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进行一次脑血管病介入和外科诊治的多学科碰撞和融合,共谋脑血管病精准诊治的新发展。
同时为浙江省医师协会副会长、本次联席会议共同主席的严静代表大会联合组委会,代表浙江医院,向各位领导、专家和同道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严静说,神经介入是新兴的医疗技术,它让我们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去观察、认识以及研究脑血管疾病,为脑血管病的治疗开辟了全新的模式和途径,给广大脑血管病患者提供了一种便捷、高效并且微创的诊疗方式。从2019年浙江省数理医学会脑血管病精准委员会的成立到此次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的成立,浙江省脑血管病精准诊疗工作尤其是神经介入工作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浙江医院也将与全省各位专家同道一起推动我省脑血管病综合诊治工程,为提升我省各级医院的卒中救治能力,促进我省脑血管病防治事业的发展,最终使得患者整体死亡率及并发症下降、预后明显改善做出应有的贡献。
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首届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许璟教授,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张鸿琪教授,上海长海医院刘建民教授,本次联席会议共同主席、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建民教授,浙江省数理医学会理事长孔德兴,浙江省医师协会副秘书长庞海瑛等与会领导、嘉宾纷纷在致辞中表示,在神经介入成为脑血管病诊疗、研究“火车头”的当下,在近5年来浙江省神经介入学科发展突飞猛进的基础上,希望经过多年积淀终于发出“最强音”的浙江省神经介入学科可以打造全国神经介入医生规范化、同质化水平的样板,发展得更快更稳更好。
随后,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首届学术大会、浙江省数理医学会脑血管病精准诊治专委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正式开始,国内外众多专家聚焦脑血管病介入和外科诊治的热点、难点,秉承“协作,互动,提高,创新”的会议精神,体现“微创”和“精准”的理念,共同探讨脑血管病介入和外科诊治的新技术、新模式、新思路、新方法。大会还开设权威学者的专题报告会、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讲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讲座、脑血管病内科诊治讲座、脑血管病护理讲座等,精彩的内容让与会者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小伙起床后头痛难忍
原是脑内仅2毫米的动脉瘤破裂
张先生(化名)今年31岁,不到1米7的个头,体重却超过200斤。家住城西的他平时工作忙,空闲时就喜欢打打游戏。上月的一个周末,他照样在晚饭后玩游戏,直到半夜1点多才舍得合上眼睛。
隔天早上大约七点多,张先生起床洗漱时感到剧烈的头痛:“好像大脑要炸开了一样!痛成这样肯定不对劲,赶紧上医院!”
浙江医院三墩院区急诊科接诊后迅速联系了医院脑科中心,并着手安排相关检查。经快速评估,张先生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
“检查发现他的前交通动脉上长了一个仅2mm大小的动脉瘤并发生了破裂。”万曙解释,前交通动脉是颅内动脉瘤发生的常见部位,其动脉瘤发生率约占颅内动脉瘤发生率的30%。同时这个位置组织结构复杂,想要处理这个2mm的动脉瘤,其实很考验医生水平。
脑动脉瘤的处理过去要开颅,现在是微创。万曙用一根外径不到1mm的导导丝导管,从张先生大腿上的股动脉进入,经过“九曲十八弯”后最终抵达大脑前交通动脉,解决了这个动脉瘤。
及时的就诊治疗,加上手术是微创,张先生逃过一劫,不仅生命无虞,也没有留下任何的后遗症。
有速度更有温度
脑科中心再破患者高龄记录
去年2月,浙江医院收治了一位89岁的脑卒中患者,脑科中心用时间和生命赛跑,在27分钟内为患者高效取栓。患者也成了当时医院取栓手术中年龄最大的患者。
最近,这个纪录被脑科中心自己破了:98岁!
98岁的郑奶奶(化名)目前在浙江医院脑科中心病房治疗,虽尚未完全清醒,但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患者是120急救送进来的,脑科中心收到急诊科消息后,3分钟内赶到了现场,快速的CT等系列检查显示,她是典型的缺血性卒中。”万曙回忆,明确病情后脑科中心率先给老太太实静脉溶栓治疗,但效果不理想,他当机立断,动脉取栓!
随即老太太被送往导管室,柔软的导管从患者股动脉穿入,通过患者身体迂曲的血管一气呵成,到达脑部闭塞处血管,使用特制的取栓支架将血栓完整取出。大约38分钟的时间,闭塞血管完美再通。
整个DNT(患者进入医院到静脉溶栓的时间)过程中,脑科中心不仅得到了医院急诊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多个学科的鼎力支持,也得到了患者家属的信赖:“医生做吧!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肯定不放弃!”
生命无价。万曙说,面对家属嘱托,自己只想到了这四个字。而根据中国脑卒中指南,都可以看出,高龄并不是取栓手术的禁忌症,关键依然在于抢时间。
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流,效果越好,时间窗为4.5小时,6小时内也可以接受,超过6小时就需要慎重考虑和更多的手段来评估。”他强调,一旦发现疑似脑卒中的情况要第一时间送到医院,千万不要抱侥幸心理。
最小的患者5岁,最大的98岁
脑科中心提速攀高峰
浙江医院于2018年11月成立脑科中心,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科、神经电生理等多学科协作,采用一站式、全方位、规范化的管理理念,以实现各学科充分融合、亚专业优势互补,在浙江省内也属首创。每年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量接近1000台,其中治疗性病例超300台,名列浙江省内医院前列。
最小的介入患者5岁,最大的98岁,脑科中心24小时全天候保持应急状态,脑血管病患者被送到医院急诊后,一键式启动绿色通道,通过脑科中心内部MDT讨论医生可以第一时间明确诊断病情,制订患者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完成一系列必要的检查,也免去患者等候的时间。
万曙说,近两年的探索和成绩,充分证明了多学科融合的脑科中心对患者而言是高效的,不论是在门诊还是在病房,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科等科室壁垒被完全打破,多学科医生联合跟踪治疗患者,达到对脑科疾病合理化、规范化的综合治疗。脑科中心成立后,受益的不仅仅是浙江医院三墩院区附近的居民,随着卒中团队的不断扩大,受益居民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而多学科融合的脑科中心这种新模式,也引领着脑血管病诊疗的新探索和新发展。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