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贫血,拿到检查单,壮小伙懵了……
2020年11月27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浙江医院 郭俊

  两年前,33岁的奚先生(化名)拿到单位体检报告一看,没啥问题,于是近几年都没有定期体检,没想到两年来自己肚里居然长出一颗肿瘤,如今已被“养”成直径足足18公分的“庞然大物”。好在浙江医院普外科主任王国良主任医师为其进行了手术,成功“卸货”。

  壮小伙发热贫血

  竟是肚子里养了一颗巨大肿瘤

  奚先生在一家国企上班,工作稳定,自入职以来每年都会“打卡”单位体检的福利。然而近两年,因为工作忙碌加上自己思想松懈,都没有去体检。

  谁知到了今年年初,奚先生开始出现贫血症状,偶尔感觉头晕。8月12日,他发烧至40度,随即来到浙江医院三墩院区就诊。门诊医生仔细询问情况后,得知他有腹部隐痛不适半个月,腹部CT检查发现奚先生肚子里有一个约13.5*6.6*18.3cm的不规则团片混杂密度灶,影像学下考虑为肠道间质瘤。

  浙江医院普外科谢达飞副主任医师介绍,奚先生平时的生活和饮食都很规律,身体还算不错。不过这个腹部肿瘤血供极其丰富,他体内的营养被肿瘤大量掠夺,以至于两年来肿瘤迅速增大。

  奚先生中度贫血,是因为肿瘤内部出血所引起的;发热则是考虑肿块局部坏死导致的感染。幸运的是肿块没有破裂,如果患者腹部受到撞击或者肿瘤自发破裂,那治疗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肿块被多个腹腔脏器团团包围

  “卸货”难度非常大

  在了解奚先生的情况之后,王国良对他进一步的详细检查,发现情况比想象的更糟,这颗18公分的罕见巨大间质瘤血供异常丰富,肿块上半部分由肠系膜上动脉供血,而肿块下半部分则由肠系膜下动脉供血,两者互相交织成网,此外肿块占据左侧整个腹腔,与奚先生的小肠、结肠、脾脏及后腹膜输尿管,均有粘连。

  王国良术前联合多学科会诊意见,进行完善的术前准备,经过手术团队的努力和耐心,历时2个小时,终于顺利地将肿块与周围脏器分离,并完整切除,同时保留了周围脏器的功能,最大限度减少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术后,奚先生恢复良好,第二天便能下床活动。

  胃肠道间质瘤早期并不明显

  特定人群需定期体检或做胃肠镜

  王国良介绍,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壁的间叶性肿瘤,可能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但最常发生在胃,手术是胃肠道间质瘤首选的治疗方式。

  胃肠道间质瘤早起具有一定的隐秘性,往往难以发现,其它常见临床表现有吞咽困难、腹部不适、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及排便习惯改变等。但出现这些症状时,疾病往往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肿瘤较小时多无症状,只有当瘤体较大出现压迫症状或破裂出血时患者才可能有主观症状,所以在体检腹部触诊、胃肠镜检查或影像学检查时才会“偶然”被发现。

  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分级标准基于肿瘤大小及核分裂数目,通俗来说,就是瘤体较小(小于2cm),生物学属性上倾向良性,预后较好,所以早期发现间质瘤,早期干预治疗显得尤其重要。一般情况下,有胃肠疾病家族史、年龄在40周岁以上、大便潜血阳性或是胃部长期不适(胃胀气、补充症状)的人群一定要定期到医院进行胃肠镜、腹部B超或腹部CT检查,规避风险。

 

  

责任编辑:王秀萍
标签: 肿块;肿瘤;腹部;体检;先生;医院普外科;动脉供血;检查;肠系膜;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