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开拓,服务人生最后一程,浙江医院安宁疗护病房即将开放
2020年11月26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浙江医院 郭俊

许多生命临近终点的患者,绝大多数“被安排”进医院,全身插满管子,手脚无法动弹,身边只有监护仪和陌生的医生护士走来走去,而鲜有人问过患者的感受。

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最想得到的是生命的延续,还是心中仍未了却的愿望?如何让患者平静、温暖、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让逝者和生者均了无遗憾?每年的10月第二个周六是“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浙江医院安宁疗护病房也即将开放。在这里,没有紧张压抑的氛围,相反,家人温暖的陪伴、医护的精心照护,让患者与死亡“和解”,完成生命的“毕业典礼”。

抗美援朝老兵选择在这里

和生命“和解”

88岁的崔爷爷(化名)和83岁董奶奶(化名)是两位抗美援朝的老兵,三个月前董奶奶(化名)陪着结肠癌晚期的崔爷爷(化名)住进了医疗照护病房。

今天下午,董奶奶正在病床旁与爷爷聊天,说到开心处不时笑声阵阵,这与普通肿瘤科病房紧张、压抑的氛围截然不同。崔爷爷虽然精神不太好,但是心情还不错,他说自己现在挺好,住在这边很舒适和安宁。

董奶奶年轻时也学过医,她对老伴的身体状况非常清楚,经过一阵子治疗以后,她开始寻找适合于老伴的安宁疗护病房,“只要有我陪在身边,减轻他的痛苦,就够了,我们经历过战争,面对死亡,我们会选择和解。”经过几番挑选,董奶奶最终选择了浙江医院安宁疗护病房,当初入住时,也征求了崔爷爷本人的意见。目前崔爷爷的治疗以疼痛管理、症状控制、营养支持和灵性照护为主。

“对这里放心是因为这里的病房是由浙江医院托管,医生护士都是浙江医院的,医疗水平有保证,我们放心!”董奶奶说,“选择这里的另外一个因素是,这里真的像家一样,每一位医护人员,都亲切的喊我们爷爷奶奶。”

崔爷爷年轻时是机场的基建工人,每天听飞机发动机导致耳朵听力下降,但是现在,每一声“爷爷”,他都能清楚的“听”到,因为医护人员面对他交流时的神态,他就能从中获得亲切感。

崔爷爷说他把这里当成最后一个家,9月底,在病房过完88岁生日,中秋节回家与家人团聚后,10月5日,他又选择回到这里,别人问起来,他和董奶奶就说:“我们回‘家’去了。”

让患者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程

浙江医院医疗照护病房护士长项巧珍介绍,安宁疗护病房为疾病终末期患者提供身、心、社、灵的照护,我们关注患者,也关注到家属的需求,给予家属陪伴照护技巧的指导,帮助家属平安度过哀伤期。

目前,病房已经组建了一支由医生、护士、康复师、心理治疗师、中医师、护理员、志愿者等组成的专业的安宁疗护团队。病区内设有关怀室、洗浴间、访谈室、阳光活动区等基础设施。病房布置温馨,有中国本土文化气息,暖色调的灯光,走廊及病房内放置的生命树给人希望,居家式环境让患者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

这里的安宁疗护病房不乏生命的气息,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尊严舒适有品质的活着。

在安宁疗护病房前有一颗愿望树,上面挂着大家制作的心愿贺卡。墙壁上贴着一块名为“希望之树”的展板,贴着大家制作的照片。项巧珍说,患者在病房里,这些布置都是想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记得以前有位老爷子是位老兵,在他去世前把所有的管子都拔了,静静躺在床上,旁边放着抗日战争的歌曲。所有家属你一言我一语,就像在家里聊天一样,给他讲过去发生的事,就在这个状态下,老人安详离去。这是我认为一个特别理想的安宁疗护的状态……”项巧珍看着“希望之树”上的照片,清晰讲述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在社区医院设立安宁病房

有什么特殊含义?

浙江医院副院长金肖青说,2015年经济学人智库发布死亡质量指数报告,涵盖了8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排在第71位,中国人的死亡质量相对较低,且有数据统计,中国人一生中在健康方面的投入,60%~80%都花在了离世前一个月的治疗上。

生命权与死亡权都是人的基本权利,只要忠于了自己身体和内心的需求,弥留之际的求生和求死都值得尊重。医院尊重每一个生命,并且希望通过推广安宁疗护服务,让每一个生命能有尊严地走好最后一程。

金肖青介绍,2017年8月,西湖区人民政府与浙江医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西湖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成为“浙江医院合作医院”“浙江医院高水平医联体成员单位”,建立服务形式包括呼吸照护病房(RCW)、急性后期照护病房(PAC)、老人整合性病房以及三管病人康复与照护、安宁疗护病房等多项中长期医疗与照护服务模式,建立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闭环式服务模式之“西湖模式”。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第八届主委李小鹰教授曾如此评价“西湖模式”:“勇做老年医养结合模式的开拓者,为医养结合西湖模式点赞。”

医疗照护病房是基于“西湖模式”下,以浙江医院为依托,以社区医院为平台,以收治周边急性后期需要长期照护的患者为主。

病房设立在社区医院,是顺应患者的心意,把人生最后一公里的舞台搬到离我们患者的家最近的地方,甚至是搬到家里(居家安宁),满足我们中国人落叶归根的情结,方便家属的探视、陪伴,让我们的患者能在自己所熟悉的环境里,舒适、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公里。

住进安宁疗护病房

意味着放弃一切治疗?

国际安宁疗护日当天,浙江医院还联合西湖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举办“安宁疗护,我的舒适和照料”大型讲座义诊活动。

项巧珍为社区医护人员和市民们开展了《安宁疗护——让生命从容告别》的培训课程,中华护理学会安宁疗护专科护士李燕芳给市民做了《安宁疗护之“我的生命我做主”》健康讲座。

项巧珍表示,住进安宁疗护病房并不是意味着放弃一切治疗,反而是帮助患者更积极地生活。医生将遵循特殊的治疗原则,即维护生命,把濒死认作正常过程;不加速也不拖延死亡;减轻疼痛和其他痛苦症状;为患者提供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和精神上的支持直到他们去世;在患者重病及去世期间为家属提供哀伤抚慰和其他帮助,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释放了家属经济和心理层面的压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节约医疗资源,让终末期老人真正实现“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责任编辑:王秀萍
标签: 病房;安宁;奶奶;浙江;家属;社区医院;死亡;西湖区;尊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