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平:“白面书生”和“黑脸张飞”中间,隔了一个德令哈
2019年12月04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浙江医院 吴玲珑

  德令哈(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在诗人海子笔下,它是这样的:“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对于这座广袤草原孕育的城市,浙江医院援青专家、泌尿外科胡海平医师却是另一番感受,他在日记中写道:“在海西州,当地还无法独立开展这项手术,尽管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切术在发达地区已广泛开展……”

  2019年7月底,胡海平作为浙江省第四批对口支援青海干部人才来到德令哈,展开为期一年半的医疗帮扶工作,援青身份为青海省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如今3个月过去,德令哈已经成了胡海平心里无法割舍的情愫,立足高原,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他说:“援青专家的责任鞭策我不断学习和努力,让患者得到最有效的治疗,造福更多当地泌尿外科患者,这是我的初心。”

  来不及享受这里的诗意

  遭遇高反、科室人员配置薄弱

  海西州人民医院位于海西州德令哈市巴音河畔(蒙古语,意为幸福的河流),海子纪念馆就坐落在它的旁边。海西州幅员辽阔,这里有彩绘的草地和山脉,羊和马在广阔的世界里自由地移动,这里拥有世界上唯一的水上雅丹地貌,还有“人生必须来一次”的纯净盐湖,堪比空中秘境的茶卡……如此诗意的海西州却对初到当地的胡海平并不“友好”。德令哈市区海拔2980米,高原缺氧,空气干燥,“刚到的时候,走路都感觉胸闷气促。两周后,身体出现了较明显的高原反应,胸闷气急,心率达130~140。”经过吸氧调整,胡海平身体上的种种不适不久后得到缓解,但紧接着,工作上的困难迎面而来。

  泌尿外科是海西州人民医院成立才两年的新科室,科室人员配置薄弱,以年轻医生为主,临床经验欠缺。与科室现状形成巨大反差的却是当地患者强烈的健康渴求。77岁的藏族同胞拉某宗(化名),被排尿困难的难言之隐困扰了10余年,半年前症状严重,进行了膀胱穿刺造瘘,虽然缓解了排尿困难的问题,但一天24小时需要一直随身挂着尿袋,既不美观,也影响生活质量。听说最近来了浙江援青专家,拉某宗赶紧又来到医院,希望仁心仁术的专家把他从困苦烦忧的境地中解救出来。

  开展前列腺微创手术

  收到感激的锦旗、致敬的哈达

  在德令哈短短不足3个月的时间,胡海平经常碰到拉某宗这样的患者。70岁的藏族同胞陈某栋(化名),因为排尿不畅进行性加重10余年就医,最终被确诊为前列腺增生、慢性尿潴留、继发梗阻性肾病,受当地医疗条件、技术所限,经留置导尿后其肾功能逐步恢复正常。对于这些患者来说,胡海平带去的手术技术,犹如为身处寒冬的他们带来一股巨大的暖流,让他们看到了好好生活的希望。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胡海平对陈某栋给出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切术的手术建议。患者前列腺体积约80ml,术中出血量仅约30ml,术后尿色即呈透明状,无明显出血。术后5天,患者拔除尿管且排尿通畅,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的家属,不仅送来了充分感激之情的锦旗,还依照藏族传统,送来了哈达以示敬意。

  前列腺微创手术具有并发症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排尿状态改善良好等优点,可是在当地医院却还没有常规开展。前车之鉴,彻底打消患者对手术的恐慌心理,拉某宗也在接受了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切术,解决了排尿困难的问题,而且从此再也不用挂尿袋,欢欣鼓舞地开启了新生活。胡海平目前已开展前列腺增生微创手术近10例,最大前列腺体积超200 ml,手术均顺利进行,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白面书生”和“黑脸张飞”中间

  隔了一个德令哈

  秋高气爽,眼下的杭州正是醉美秋季。而距此2600多公里的德令哈,最低气温零下已是寻常。援青3个月,高原的强紫外线让胡海平开始了一个“白面书生”往“黑脸张飞”的转变,冬季动辄零下20几度的自然考验也将在不远处等待着他。但他说:“带着几分热爱、几分执着、几分赤诚,带着党和人民交予的任务和使命,路还要继续走,脚步还在继续前进!”

  门诊、手术之外,胡海平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加强科室业务学习,积极传帮带教,提高科室年轻医生业务水平。同时规范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规范化疗流程,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增强科室服务意识,加强医患沟通培训。此外还开展讲座、病案讨论,将浙江医院的优良作风带到海西州人民医院,把医院优势技术传授给当地医护人员,为当地群众解除了疾病痛苦。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一名党员,胡海平还说:“海西州地广人稀,接下来还要到基层去,把医疗服务带到海西的各个角落,为老百姓健康事业及民族团结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王秀萍
标签: 胡海;尿道前列腺;泌尿外科;等离子;青海省;白面书生;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科室人员;张飞;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