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获国家级“人文爱心科室”称号
2019年09月16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作者 浙江医院龚仕金

  8月18日,2019“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暨第三届医学人文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龚仕金主任医师拿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荣誉——“人文爱心科室”的荣誉称号。“希波克拉底说过,医生治病的三大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语言更多的是体现人文。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想办法多给病人一点诉说时间,多给病人一句暖心的话,一个暖心的动作,更是我们为医者的使命所在。凡大医者必定医术好,人文更好。”龚仕金说。

  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

  创建于1988年,是国内较早建立的综合性ICU之一。现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支撑学科、浙江省重症医学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ICU质控中心挂靠单位、国家重症医学专培基地、浙江省成人ICU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国家级巾帼文明岗、浙江省直属机关工会建功立业标兵岗。在“健康中国”的大战略部署下,在学科带头人严静教授带领下,全体医护人员互助互爱,不忘初心,全心全意服务社会、服务患者。

  No.1 以身作则,建设人文科室

  秉承“关爱患者、关爱员工”的人文建科理念,科室创建30多年来,在学科带头人、浙江医院党委书记严静教授的带领下,形成了科室的人文爱心文化与理念。严静教授用有温度的医学人文精神践行医学,授业、解惑,他常常给大家人文力量的感动,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优秀医师”。龚仕金教授从医30余年受到患者的广泛认可,众多患者在治疗康复后都和他成为了好朋友,他不仅具有日益精进的医术,同时充满人文关爱的崇高医德,收获了患者的“铁杆追随”,荣获“浙江省优秀医师”称号,浙江省首届“有温度的好医生”。

  科室在日常思想文化建设中更是将标杆人物这种“以人为本”的精神发扬光大,定期开展“向身边的人学习”的主题活动。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思想指导下,在医院各级领导的带领下,在科室全体人员的努力下,科室获得“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国家级巾帼文明岗”“浙江省直属机关工会建功立业标兵岗”。

  No.2 团结一致,医护百花齐放

  科室管理中注重过程管理、细节管理,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充分挖掘科室每一位员工的潜力和长项,尽力搭建给予施展才华的平台,科室骨干人员在全国及省重症医学学术年会、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休克及血流动力学监测进展》《危重病血流动力学监测进展和护理》进行学术交流。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始终坚持以“守护生命”为己任,守护在生命健康的最前线,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大爱无疆、臻德精术”的理想和信念。

  在突发公共灾难事件的抢救第一现场,他们不畏艰险,从不缺席。无论是远在千里外的5.12汶川地震事件、山西王家岭矿难,还是近在周边的昆山粉尘爆炸、温州7.23动车事件中都能看到科室医护人员参与救治的身影;在普通患者的救治中抑或重点保健对象抢救工作中、在医院保障医疗质量抑或全省性技术指导工作中都留下了辛勤的汗水。积极参与灾区救助、支援马里、援疆、下乡,结对子、技术帮扶活动,去社区、去校园、去农村、去部队义诊,因为大情怀让更多的医护人员把爱撒在最需要的地方。多次组织“优秀的人优秀的事”主题教育活动,学习身边榜样,提高工作积极性,增强科室凝聚力。

  科室成员乔医生因工作需要去援非,科室成员自发组织每天去乔医生家中帮助照顾6个月大的婴儿近2个月;有员工身体不佳住院治疗时,科室领导第一时间都带队去探望,了解需求,解决困难;对有孕的员工,科室总是尽力照顾,合理排班,适当减轻工作量;连续13年过年慰问护工,把护工当作一家人。在科主任的带领下,科室全体成员充满朝气,积极向上,大家都把科室当成第二个家,欢乐共享,有难同挡,用心爱护,用爱呵护,每年的职工满意度100%,整个团队团结、和谐、融洽,充满着爱。

  No.3 精益求精,追求专业领先

  科室始终践行“规范、特色、团队、创新、引领”的科训。学科以提升行业整体诊治水平为己任,规范疾病诊治行为,是中国重症超声浙江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分会临床营养治疗小组、机械通气、血流动力学监测、CRRT临床培训中心。举办全国重症医学资质(5C)学习班 114期(培养学员25000余名)、休克及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进展13期、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护理新进展5期、ICU核心技术规范与新进展6期、重症心脏诊治新进展4期、重症超声培训班6期、CRRT培训班7期。

  在为期3年的“十城百院”急危重病急救规范技术转化工程中提供技术输出,完成1261人次的专业知识培训,1183人次学术讲座,使脓毒症患者抢救及时率达90%、成功率提高36%、住ICU期间平均治疗费用降低2000余元。

  通过举办“院感零容忍宣传周”活动,制作教育宣传视频,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学习并落到实处等活动,切实降低患者住院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医疗质量在同类科室中名列前茅,为患者康复提供了强大的医疗保障。严静教授牵头制定的《成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指南》被引用近5000多次;参与《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指导意见》等国内多个相关指南的制定工作;组织承办2000年、2008年、2018年等多届全国ICU年会,推动了全国重症医学不断在交流与探索中迈向更高台阶,有力推动了中国重症医学发展,领导浙江省ICU质控中心开展工作,近5年来,举办专业技术规范培训100余场,近万人次。提名2017、2018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

  No.4 以人为本,改善就医体验

  以患者为中心,转变服务理念,科室致力于打造和谐温馨的就医环境,针对患者老、危、急、重的特点,设置家属探视等候区,充分挖掘等候区空间,放置健康宣传手册,滚动播放介绍ICU环境、院感防控、常见ICU操作技术的宣传片,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有效缓解了患者家属焦虑的情绪;医护人员主动与家属沟通病情变化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及家属度过心理应激阶段,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在患者日常活动的区域设计扶手,间隔放置稳当坐椅,保证患者安全;积极响应“最多跑一次”的号召,优化就医流程,助推病区智慧结算,提高就医满意度;提供个性化出院健康知识指导及患者回访,回访率近90%;每年春节时,由于ICU患者病情的特殊性,全科医护人员都会送去爱心满满的手作祝福贺卡;连续5年,给患者送上生日祝福,患者家属常常泪光闪烁,感谢科室成员们的暖心,不仅治疗身体上的疾患更温暖被疾病冰冷的心灵;定期将治愈并回归社会的重症患者请回来,进行科室文化建设,进行科室文化持续质量改进,努力服务好更多病患。

  No.5 同舟共济,医患共闯难关

  在医疗服务中尊重患者人格、体恤患者痛苦,同情患者困难,让患者及家属感受到家的温馨、爱的关怀。曾有一位16岁花季少女,因重症脑膜炎在死亡线上徘徊,对来自清贫家庭的她来说是天大的苦难,科主任龚仕金听说后,第一个带头捐款;2018年春节前夕,从下级医院转来一位甲流患者,40多岁正值壮年,是家里的顶梁柱,当时各脏器功能衰竭,科主任带领医生护士呼吸师团队每天坚守在床边,应用ECMO、CRRT、机械通气技术,保心保肺保肾,经过40多天的不懈努力,患者逐步撤掉体外循环,脱离呼吸机,恢复自主排尿,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松了一口气。出院那天,不善言辞的壮汉拉着主任的手流下了重生般感激的泪水:“这个年过的真是难忘,我躺在ICU里,看到医护人员为我奔波忙碌,感动的要流泪,ICU这么温暖,医护人员每天跟我说要充满希望,我有什么理由不活下去呢!”

  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病情就是集结号,不论寒暑,不论日夜,只要号角一响,ICU医护人员主动放弃休假,汇集在病床边。多少次,科室ECMO 团队、骨干医师为了抢救患者奔走在浙江各地。龚仕金最享受的时光是逢年过节翻阅曾经在ICU住院康复的患者发来的那些祝福短信,他说:“他们一是为了送祝福,二是为了告诉我们他们活得到蛮好、蛮健康!”科室患者满意率达到99%以上,高居医院各科室榜首。

  No.6 选贤举能,积聚后备力量

  践行以人为本,关注人才梯队建设。学科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实力、结构合理的重症医学团队,培养了一大批重症医学人才,包括国家卫生健康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卫生领军人才、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高层次创新人才、151人才等。他们在各级专科学会中占有重要地位,推动着全国重症医学的学科发展与进步。担任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全国副主任委员、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龚仕金获得中国医师协会及浙江省医师协会颁发的“住院医师心目中的好老师”荣誉、“浙江医院优秀科主任”,浙江医院“浙医人”开拓奖。护士张慧娟获浙江省优秀护士,浙江医院“浙医人”基石奖。

  学科注重国际交流,选派精英人才赴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际一流院校访问学习交流,一半以上医师曾赴国外培训或访问学习,培养了浙江省成人ICU专科护士、血透专科护士、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共15名。聘请国际知名专家为学科顾问,定期交流,为浙江省乃至全国重症医学行业架起国际交流的桥梁。科室奉行临床技能与管理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为医院多个重要岗位输送了管理人才。

  ICU病房里监护仪器是冰冷的,但ICU病房里的医护、医患是温情的。监视那些滴答闪烁响不停的医疗器械,维系那些维持生命的大小粗细不同的管子,在每天的奔忙之中,有泪有离别,有爱有希望,有奇迹有感动,有仁爱有温度,这是一个能让人记得住的有爱集体,还将不断创造生命奇迹,人文爱心在这里永驻。

责任编辑:王一鸣
标签: 科室;浙江省;人文;重症医学;医护人员;科主任;浙江;血流动力学;医师;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