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子是吴亮,我希望他把身体养好,锻炼好,勤学上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让每个患者满意。”
一个多月前,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吴亮医师极度虚弱地躺在病床上,69岁的父亲吴孝林坐在床边紧紧握着他的手,他知道,就靠这一握,儿子就能感知到父亲无言的话语,那是一番坚定,亦或是一番内疚。
在39岁吴亮的记忆中,父亲从未这样长久的和自己有过身体接触,那一刻,他感到无比的放松和安心。
躺在病床上的不是我们要介绍的吴亮,在床边情深款款的也不是平常吴亮眼中的吴孝林。
上阵父子兵 虎父无犬子
“你给我听好,这次犯的错误下次一定不能再犯啊!”
“跟你说了多少次了,医院来电话赶紧就过去,抢救病人要紧!”
很难想象,在病床边紧握儿子手的吴孝林,平常是位极为严厉的父亲。
吴孝林说,他也知道自己比较严厉,因为自己就这么一个儿子,又是一名医生,严厉点对他有好处。“我们家四代行医,也算是医学世家,吴亮的爷爷是乡镇卫生院的医生,我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是一名部队军医,参加了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从吴亮小时候开始,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父亲就对他进行部队一般的“军事化管理”。
几十年前,吴孝林没有具体想过让儿子以后从医,他说,当时的确没想这么多。
不过,毕竟是虎父无犬子,“我们家里的书架上摆放的都是医学书,他小时候没事做就翻翻看看,有一年暑假,光看这些书就看了一个夏天。”吴孝林回忆。
尽管那时候吴亮不能完全看明白其中的内容,但却在他心底扎下了学医的根基。高中毕业,吴亮义无反顾的选择就读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3年毕业,吴亮进入浙江医院ICU工作。
儿子是医生 他的每个节日都很“苦情”
“世界上生命是最可贵的,患者把命都交给你,ICU的危重患者更是如此!”
“从事医生这个职业就像打仗,打仗就是不怕牺牲,不怕艰苦!”
刚刚参加工作的吴亮是以“呼吸治疗师”进入浙江医院ICU的,然而,当时他并不满意这样的角色。按他的话说,自己并不是呼吸师专业毕业,对于前景也比较茫然。
“那段时间,他每天回到家就发牢骚,说自己想不好要不要坚持。”吴孝林回忆。
吴亮参加工作的前五年,ICU只有他一名呼吸师,工作压力大的他喘不过气来。休息天临时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初出茅庐的职场“小白”,宁可顶着被父亲挨训的风险,也要将心中的不快吐露出来。
吴孝林表示当时真的很生气,“我们家教家风都向来比较严,吴亮从小受我的影响比较大。”参加工作后,吴孝林对儿子的教育比小时候更加严厉,学习只是探索,工作则是救命。他告诉吴亮,作为一名医生,这些苦楚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吴孝林经常跟他讲部队里的纪律,讲当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故事。“打仗就是不怕牺牲,不怕艰苦!做医生也一样!”
久而久之,吴亮的抱怨越来越少,他习惯了工作再辛苦、下班再晚也不喊一句累,有时为了少听父亲几句唠叨,半夜悄悄爬起来去医院抢救患者,回来悄悄关上房门继续睡觉,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其实这些作为父亲的都知道。
在吴孝林的印象里,儿子工作后几乎没有一家人一起吃过年夜饭。
记得有一年大年初一,一大早很高兴做了一桌的菜,吴亮母亲想今年终于可以和儿子吃个团圆饭了,吴亮却临时接到医院的电话,然后说:“妈妈,我不吃了,科室里有病人要抢救,我去看看!”吴孝林看了看儿子,说了声,“去吧,早点回来”。等到下午两点,儿子打来电话说,“妈,我太饿了,你把你们中午吃剩的菜烩到一起热热吃吧”。谁知这饭菜热了冷,冷了热,到了晚上九点多,儿子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进门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爸妈,我累了,我还是先躺一会儿再说。”吴亮母亲看着倒在床上的儿子心里不是个滋味。
刚刚过去的七夕,吴亮依然奋战在工作岗位,留下7岁的儿子陪妻子过节。
“是我对他关心不够,怨我”
今年6月,吴亮除了本职工作外,还积极选择下基层指导工作,来回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奔波数十次。与此同时,他积极参与浙江医院全国首届高级生命支持(ACLS)团队,并成功突围预赛,闯入全国总决赛。
然而,6月23日,过度疲劳的吴亮最终血糖爆表,水电解质紊乱,自己躺倒在了病床上。这才有了开头父子两紧握双手的一幕。
吴孝林回忆说,虽说每年夏天都会“疰夏”,体重会下降,但这次格外严重,儿子轻了30斤,当时病发时打电话给我,我都懵了,电话那头的声音也变了,“是我对他关心不够,怨我。”
好在经过及时治疗,精心护理,吴亮身体恢复得不错。住院期间,他没有告知亲戚朋友,怕麻烦人家来医院看望,就连岳父岳母至今都还不知道,怕他们担心。而出院前几天,吴亮又继续去ICU病房查房,投入工作。
酸楚与自豪往肚子里咽
医生如此,医者父母如此
在外人看来,吴孝林一定很少夸赞自己的儿子。这只是为了更好的激励儿子。看着自己亲身骨肉因为太吃得起苦倒在工作岗位,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哪能不心疼。
医生如此,作为医者父母,也是如此,所有的内疚和酸楚都往肚子里咽。
听闻要采访自己,主题是“我的儿子是医生”,吴孝林亲自手写下两千字的手稿,满满的文字都是未曾开口的骄傲和自豪:
学习上,看着儿子从完成专升本到研究生学历;通过助理医生、执业医生、主治医生的考试;取得“BLS、ACLS”导师证,为医务人员和公众进行培训……
工作上,渐渐成为浙江医院ICU的“老员工”,建立起团队,对新进呼吸治疗师进行严格的“传帮带”教学,让他们能够独立工作;加入了浙江省呼吸系病学分会呼吸治疗联盟,担任常务委员;积极完成医院指派的保健任务;下沉基层医院指导工作;精心做好全国、全省和各种会务的后勤工作……
当然,吴亮也会每年陪母亲复查肺部小结节,时常关心我的高血压病,他奶奶在衢州老家生病,亲自到老家把奶奶接到杭州住院,嘘寒问暖,送药喂药,直至康复出院。
这些,爸爸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吴孝林说,自己非常清楚作为一名医生,儿子所面临的社会压力、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患者对医疗期望值过高,认为只要进医院就会万无一失,一旦有失,便是医疗事故,造就医患关系紧张;超量的工作让他自己也处于亚健康状态;医院工作辛苦劳累,报酬不算高,不要说赡养父母,为子女付出高昂的学费,这些情况他都知道。作为他的父母,退休8年的吴孝林说,要尽量当好后勤部长,为他减负,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让他安心工作,一心为患者服务。
医师节要到了,您最想和儿子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选择了医生职业,便选择了奉献,为减少病人的疾苦,尽心尽力。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