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刚参加工作的姑娘欢欢被一件事搞得很“烦心”:自己两边脸酸痛得特别厉害,张口特别费劲,吃啥都不得劲。同时她还发现,越是工作紧张,这不适的症状就越明显……
熬夜追剧吃零食
女孩“有口难开”
欢欢是个韩剧迷,每次都是边看韩剧边吃瓜子、花生、核桃仁等零食,而且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最近几天,她发现嘴巴有些“关不上”了,脸部两侧酸痛,张闭嘴吃力,每次她打完哈欠,张开的嘴巴好像被卡住了一样,非得“咯噔”响一声才能合上嘴,时不时还会头晕耳鸣。
前天下午,欢欢和朋友一起去看电影,因为下班晚来不及吃晚饭,就带了一些小零食到电影院,一边看电影一边吃牛肉干。可是刚吃了一包牛肉干,她的嘴巴就合不上了,赶忙跑出电影院,来到浙江医院三墩院区口腔外科门诊就诊。
浙江医院口腔科肖佳灵医师介绍说,欢欢“嘴巴开关失灵”就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典型症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指由于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或结构损伤而引起的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的综合征,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最近这样的患者并不少。
面部关节疼痛不能忽视
要及时就医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致病因素多,症状轻的话,应该先增强抵抗力,保持好的精神状态,就会缓解。”肖佳灵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一种关节病,在青年人群中的发病率很高,但人们对此病的认知度很低,经常当作牙疼来转述或治疗。
颞下颌关节,就是位于耳朵前方的那个小关节,面部的唯一关节,其结构和运动都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之一。严重时,就连吃饭、说话、打哈欠,下巴都咔咔响,或者是突然张大嘴巴时下巴合不上,这也是全身运动最频繁的关节,因此,张口听到关节响,就要考虑这个病症。
肖佳灵说,该病症常见的发病因素有精神因素,如情绪焦急、易怒、精神紧张、容易激动以及失眠等;咬合因素,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进行检查,常常发现有多个牙齿缺失、牙齿严重磨损、智齿和牙列不齐等症状;此外,患者还常有喜欢咀嚼坚硬的食物、紧张时紧咬牙等不良习惯,这些都会造成颞下颌关节的损伤。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生率较高,国外有研究称,70%的人一生中发生过至少一次,且13-35岁是高发年龄段。因该病有自限性,很多人会慢慢自我恢复,若病情加重,就需要专业口腔医生干预了。
颞下颌关节紊乱如何预防与治疗?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颞下颌关节紊乱呢?肖佳灵给出了如下建议:
1.口腔疾病要及时治,比如埋伏牙、正畸牙、智齿等及时治疗,根据病情该拔的就拔了。
2.不要张大口吃坚硬的食物,不要经常用一边牙齿嚼槟榔、吃饭等。
3.生活上要注意调整心态,注意休息,保持好的睡眠和精神状态。
4.常用的理疗方法有湿热敷、超声波、短波、低频电疗等,这些物理治疗目的是抗炎、镇痛。
5.如果你面部疼痛又找不出其它原因时,要及时到口腔医院去检查一下您的面部颞下颌关节。有的患者长期慢性疼痛会导致中枢神经敏化,使局部对微小刺激都很敏感,感觉疼痛异常,觉得到处都不舒服。
6.可选用按摩、理疗、针灸等治疗方法;病情严重也可实施手术治疗。
浙江医院开设口腔外科门诊
从“大刀阔斧”到“精雕细琢”
无痛+微创——打造“舒适化”拔牙
近日,浙江医院口腔科开设口腔外科门诊,为不少患者开展无痛微创的“舒适化”拔牙。浙江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徐国超主任医师介绍,传统的拔牙器械由于材料和设计的限制,通常为一些较为粗犷的拔牙挺和拔牙钳,拔牙的过程需要用锤敲击辅助用力,震动大,给病人造成了极大的恐惧心理不说,还容易造成亚周边软硬组织受损。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已被广泛推行,浙江医院口腔科已引进世界先进的超声骨刀。肖佳灵表示,微创拔牙可用于所有需要拔牙治疗的口腔问题,比如正畸、治疗智齿、龋齿、错位牙、阻生牙和埋伏牙等。微创无痛拔牙技术是应用现代微创拔牙理念结合专业的外科微动力技术系统和微创手术器械进行的拔牙手术操作,在患者基本没有痛感的状态下分割牙齿,用超声骨刀及微创精密手术器械,通过精细的手术操作,尽可能不损伤患牙周围牙槽骨,尤其不使用骨凿和骨锤,完全避免了以往剧烈敲击可能造成的骨折、邻牙损伤、头痛头晕等并发症。
此外,口腔外科门诊同时还会展开无痛局麻下各种复杂阻生牙、埋伏牙拔除术,外科导板引导下全口复杂种植手术,各类种植骨增量手术,齿槽外科术包括各类牙槽突修整、系带修整术,口腔颌面部小肿物门诊切除术,各种颌面部良恶性肿瘤的诊治、口腔颌面部创伤诊治、牙颌面畸形的矫治等。
口腔外科门诊
门诊时间:每周一、三、五
地址:浙江医院三墩院区门诊4楼口腔科3诊室
咨询电话:0571-87377615
肖佳灵:医学博士,长期从事牙及牙槽突外科,口腔颌面部外伤、感染及肿瘤的诊治。擅长无痛下困难牙拔除术,口腔复杂种植牙手术,颞下颌关节疾病的诊治。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院级优秀青年基金1项,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