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的危害巨大,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髋部骨折后一年之内,20%患者会死于各种并发症,约50%患者致残,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中国老年人口居于首位,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国即将成为全球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国家。有学者对美国骨质疏松症年发生数经过调查显示,每年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竟高达150万次,远高于心肌梗死、卒中,乳腺癌的发生数。
那么骨质疏松症是只有简单的驼背吗?当然不是。骨质疏松症通常会出现以下几种症状:
半数以上患者有疼痛,主要为多发性和全身性,最常见的是腰背酸痛,其次是肩背、颈部或腕踝部疼痛,患者不易说清引起疼痛的原因,疼痛可以发生在患者坐位、立位、卧位及翻身时,症状时轻时重;
骨骼变形,就是最常见的弯腰驼背、身材变矮;
脊椎、腕部和髋部骨折最常见。脊椎骨折中,常见是压缩性、契形骨折,使整个脊椎骨变扁变形,这就是驼背出现的原因。而多数人无明显症状,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钙在不断流失,一旦发生症状,骨钙丢失达到50%以上,短期内的治疗难以凑数。
既然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如此之高,症状如此隐匿,我们又该如何防范于未然呢?很多人的认知中是多吃钙片,多喝骨头汤就能预防,还有甚者认为既然是老年疾病,那就等老了再补补也不迟!这些说法都是不科学的。正确科学的预防骨质疏松症,应从儿童、青少年做起。
1.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Ca、P高的食品,如鱼、虾、虾皮、海带、牛奶、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芝麻、瓜子、绿叶蔬菜等。
2.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慢跑,有研究发现,经常参加运动的老人,他们的平衡能力特别好,体内骨密度要比不爱运动的同龄老人的骨密度高,并且他们不容易跌倒,这就有可能有效预防骨折的发生。
3.接受日光浴,保证每天15分钟左右的时间晒太阳获取最自然的钙质来源。
4.不抽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以及碳酸饮料,控制糖分及盐分,补充适量的蛋白质,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质,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
中老年骨折患者应积极手术、实行坚强内固定,早期活动,体疗、心理治疗、营养、补钙、止痛、促进骨生长、遏制骨丢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体素质等综合治疗。人到中年,尤其是妇女绝经后,此时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