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住院7次,一半时间在浙江医院三墩院区病房度过
2019年04月17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作者 浙江医院吴玲珑

  15天、11天、24天、20天、19天……这些分别是69岁沈大伯(化名)的住院天数,让人乍听之下颇感吃惊的是,从6月底浙江医院三墩院区投入运营以来,短短半年多,他已经7次住院,每个月都要来医院报到。也就是说,近半年多来,沈大伯几乎一半的时间都在医院病房中度过。到底是什么病反反复复、如此难缠?

  半年住院7次的背后……

  浙江医院呼吸内科刘娟医师,消化内科、肾内科副护士长周建英护师透露,沈大伯7次住院,除了一次是接受胃造瘘术,其余6次都是因为咳咳痰、气急,住院后查出吸入性肺炎。浙江医院呼吸内科杜坚宗副主任医师表示,吸入性肺炎具体是指意外吸入口腔分泌物或胃内容物等引起的肺部感染,多见于脑血管后遗症患者和醉酒的人,由于神志不清容易误吸食物或将呕吐物吸入肺部,导致肺炎。沈大伯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同时是帕金森病、陈旧性脑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了规避吸入性肺炎的风险,平时建议靠胃管进食,从胃管灌入流质食物,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为什么吸入性肺炎还是反复发作?“肯定是嘴馋,在家偷吃东西了。” 杜坚宗分析。

  浙江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雅国主任医师表示,临床中,脑卒中患者常有吞咽障碍,而误吸是吞咽障碍导致吸入性肺炎的主要原因,“吞咽障碍不可怕,可怕的是误吸”。误吸是指进食(或非进食)时,在吞咽过程中有数量不一的食物、口腔内分泌物或胃食管返流物等进到声门以下的气道,而不能随着吞咽动作顺利地进入到食管。30%~65%的脑卒中患者存在吞咽障碍,而42%~54%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会发生误吸,37%出现误吸的患者会进一步发展成肺炎,而肺部感染是脑卒中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引起吸入性肺炎是脑卒中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常常使病情更加复杂化,甚至因此而死亡。”李雅国提醒,患有吞咽障碍的患者一定要及时康复、避免误吸。像沈大伯这样,尽管多次吸入性肺炎全部化险为夷,但多次、反复住院的经历也是让他和家人身心俱疲。

  “完全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说起照顾病人之苦,沈大伯的爱人眉头紧锁,“每个月都来医院报到,太烦了,但是又很无奈,为了老伴的身体。幸亏这里的医护人员都很细心、照顾周到,不然真的不知道这些日子怎么熬过来的。” 浙江医院三墩院区病房干净敞亮,人性化的医护理念更是让患者及家属啧啧称赞。

  81岁的张奶奶是去年三墩院区投入运营后的第一个住院患者,当时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她住院一周后回家休养,对三墩院区呼吸内科医护人员的照护理念、工作态度留下良好印象。最近因为气候变化,张奶奶又住进了呼吸内科病房,“这里环境好,医生护士把我妈妈照顾得很好,各方面都很满意”,张奶奶的儿子说。张奶奶的儿子还洋洋洒洒写下两页“住院心得”,把自己作为一个普通患者家属的医患感受尽现纸上,“整洁的环境,先进的设备,以及医护人员的每一张笑脸,都成了老人加茶余饭后的谈资……完全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张奶奶的儿子充满感激之情地写道。

  一张真诚的笑脸、一句亲切的称呼、一回认真的巡视、一项细致的操作……浙江医院呼吸内科副护士长王艳红护师表示,目前三墩院区呼吸内科病房已从住院大楼2楼搬迁至11楼,“我们将继续用细心的照料和及时到位的服务温暖每一位住院患者的心”。

责任编辑:王一鸣
标签: 大伯;吸入性肺炎;浙江;吞咽障碍;脑卒中;奶奶;医院呼吸内科;医护人员;医院病房;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