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医生,我做了乳腺癌手术,以后是不是就要长期化疗了?
A:
结合你手术后的病理结果来看,是需要化疗的。
Q:
我听隔壁床的病人说,她化疗的一个周期需要连续输液五天,这样好麻烦啊!有没有一种办法,不用连续扎针,也不用每次化疗都重新置管,外面也不会看到管子,可以正常洗澡,不会影响日常生活的办法呀?
A:
虽然要求很多,但这次还真的可以满足,只要在体内安一个“输液港”,就可以一次性解决这些问题了。
化疗病人恐惧打针睡不着
李女士患了乳腺癌,接受手术治疗后,还需定期接受化疗。对于化疗,李女士一想到以前见过的化疗病人打针打到手发黑、皮肤溃烂就感到非常恐惧。为此,有一个多星期,李女士夜夜都睡不着,甚至一度想拒绝化疗。医生告诉李女士,现在可以选择静脉“输液港”进行输注化疗药,不必每日受针扎之苦,对生活的影响也很小,李女士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浙江医院乳腺外科马波副主任医师说,和李女士一样,王老伯因病也要经常住院输液。可长期卧病在床的王老伯,外周静脉若隐若现,每次打针都困难重重,帮王老伯打针也成了护士们“难以完成的任务”,有时需要输注静脉营养药更是让王老伯苦不堪言。在医生的建议下,王老伯放置了静脉“输液港”,通过“输液港”补液、输入静脉营养药,王老伯感觉到轻松多了,护士们也不再感觉头痛了。
专家建议:长期输液首选“输液港”
浙江医院乳腺外科主任谢尚闹主任医师介绍,临床上像李女士与王老伯这样需要长期输液的人不少。特别是一些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需反复大量输液。而在频繁的输液后血管弹性变差,护士在患者手背、前臂、双足和小腿已很难找到可扎输液针的血管,即使输液针勉强扎得进去,没多久患者就出现疼痛,甚至相关部位开始发肿,只好拔针重来。为此,病人和医务人员都深受困扰,临床上往往使用中心静脉通路输液来解决这些问题。
所谓中心静脉输液就是把药物直接输入到身体深处的大静脉里,主要依靠深静脉穿刺,但深静脉穿刺只能短期使用,最多不能超过一个星期,要想长期使用,必须多次进行穿刺置管,不但增加病人的痛苦,也大大增加了各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而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问世,很大程度上改进了上述不足,由于PICC导管外露,每周需要来院护理一次,贴膜过敏,并发症较多,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仍较明显。
“解决长期输液治疗的难题,静脉‘输液港’是最好的选择。”谢尚闹介绍,“输液港”可以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和难度,减少感染风险,同时可将各种药物直接输注到中心静脉,防止刺激性的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长期使用总体费用不增加,可用于血样采集,美观方便,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是目前恶性肿瘤化疗的最佳方式。
谢尚闹表示,不仅仅局限于乳腺癌,输液港适用于所有肿瘤需要化疗的患者,特别是卵巢癌、结直肠癌等可能需要反复化疗的患者,另外,儿童肿瘤患者也非常适用,可以避免反复穿管。
究竟什么是“输液港”
谢尚闹介绍,输液港就像一个用于静脉输液治疗的港口,通过这个港口,可以将各种药物、营养液、血液制品输入到中心大静脉。“输液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叫注射座,埋置于皮下,顶部由可以耐受反复穿刺的硅胶材料制成;另一部分为不透X线的硅胶导管,头端连接在输液座,末端留置在中心静脉内。
“输液港”如何植入皮下?谢尚闹称,“输液港”植入一般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完成,分为静脉导管的置入和注射座的植入两个步骤。医生将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植入部位,大多数病人的注射座放置在右侧锁骨下外侧的凹窝内,在此部位进行植入对病人的生活影响小,护理起来也方便。
那么输液港有什么优势?
1. 完全埋于体内,没有体表外置端,美观、方便,尤其是夏天患者依然可穿短袖和短裙,可自由淋浴、游泳;
2. 输液港没有体表外置端,是目前发生感染几率最低的输液方法;
3. 维护简单,输液港在治疗间歇期每4周冲管1次;
4. 使用期限长:按穿刺隔膜能让19G的无损伤穿刺针穿刺1000次,蝶翼针连续使用7天来计算,输液港可使用19年,使用完毕可安全取出。
本文指导专家
谢尚闹
主任医师,浙江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兼任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委会浙江分会常委、《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编委。从事乳腺外科工作20余年,擅长乳腺癌早期诊断,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乳根治术、一期乳房再造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浆细胞乳腺炎手术治疗、乳房良性肿瘤微创手术以及乳腺癌综合治疗。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发表论文10余篇。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专家门诊:
周四上午(灵隐院区)
周一上午(三墩院区)
马波
浙江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肿瘤学博士,擅长乳腺疾病的诊治。
专家门诊:
周四上午(三墩院区)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